传统技击太极拳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2人  太极拳习练者

(介绍)明劲,就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为什么说骨者,明劲也?因为肩胯、膝肘、手脚的三合实际上约束的是这三个部位的骨节,蓄力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收缩,形成统一的动作而生成周身整体的下行能量;而发力时六个部位的骨节共同伸展。外三合就是用约束骨节的方法迫使肌肉生成统一的压缩旋转。即明劲练骨。“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即是身体的起伏。因为明劲是用肌肉紧张发力打的,所以身体在束展时就会有明显的起伏。而在用心意抽合打暗劲之后,束展的能量俱在体内传簇,外形就没有起伏了。

“伸缩开合之势,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这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顺逆,即周身整体要顺皆顺,要逆皆逆,要生成下行能量就得周身整体统一生成下行能量,要生成上行能量,则周身整体统一生成上行能量----------大家想一想,除了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还能不能有第二种顺逆的方法!

暗劲,即用以心行气的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已经不需要肌肉紧张发力所需要的空间距离了,能量在体内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所以外形动作逐渐变小,而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逐渐变强,所以有形于内。暗劲就是易筋,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在体内传簇形成一根筋,即能量传簇串成的筋,在经络中传簇运行,这根能量筋驱动身体运动,故易筋就是将肌肉紧张发力改变成为心意抽合压缩旋转发力。此时是习练涨筋腾膜的阶段,还达不到涨筋腾膜的程度。此阶段已经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形式绵绵--------内家拳都是形式绵绵的,但是形式绵绵不是松懈,而是为了并且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一些刻意追求拳头劲力,把形意拳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习练者,是否可以从“形式绵绵,舒展应用”这句话中觉悟呢!

“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这句话说的就是能量筋,易筋的筋。

到了化劲的阶段,就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阶段,此时能量不需以心行气催动而自存于骨骼、皮毛之间,所以就更加不需要外形动作了,就是“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练时周身运转”,就是能量已经传簇到周身每个部位了,包括皮毛之下。形意拳打到化劲的阶段,动作几乎就与站桩一样了(太极拳也是一样,或者说站桩就是最小架的拳法),两手就围着心脏划圈,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外形动作了。虽然几乎没有外形动作,但是内里周身通透,能量周身传簇,外力只要挨上就会被吞化。

俗话说拳打方寸之间。不管对手外形动作多么张牙舞爪,只有其劲力达到我身上时才会起作用,而我也是一样,只有劲力与对手接触上才能够起作用,而起作用的不是外形动作的大小、猛烈与否,而是在于怎么去左右对手的劲力,化劲蓄发合一,粘到对手劲力就连吞带打,劲力就在皮毛之间,发力吞吐几乎不需要空间距离,方寸之间的劲力就能够制敌。

化劲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易髓,即身体的本质已经改变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就是神的能量的位置),即开始由神意领力,心意抽合逐渐变弱,因为身体的能量传簇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状态了。练到这个程度,就把大脑意识也与身体的能量传簇合一了,就可以直接用大脑意识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了。

用以心行气心意抽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是形松,即已经开始不用肌肉紧张发力,故而外形松了;到了化劲的易髓阶段,就是意松了。相对于意松来说,心意抽合压缩旋转也是紧的,也不是松的,只有把心意抽合形成的能量筋松下来,才是彻底的松了。

内家拳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后,心也松了,心抽合就彻底地变成神意抽合了,而神意就在祖窍之内,即在头内---------此时的神意才真正有了大脑意思!此时身体已经习练到自然本真状态,身体就要将用以心行气控制身体的权利交还给大脑意思,恢复身体的原本状态。

不明此理,而是上来就妄想用大脑意识去技击,就是拿功夫结果当过程习练,本末倒置了!习练不出身体的拳意,就不可能最终习练出“祖窍之内”的拳意!

“祖窍之内”的拳意才是大脑意识,此时用大脑意识就能够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因为身体已经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成为条件反射的状态了,即此时的大脑意识就可以像控制肌肉紧张发力那样去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了!

所以形意拳与所有内家拳所习练的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只不过此时的无已经不是一无所有的无了,而是无处不在的无!

“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即在化劲阶段,以心行气的心抽合已经逐渐减弱了,身体开始逐步建立起意抽合。此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化”的意义:心空虚则可吞化也!心如果还在行气,则心是紧的,心胸部位充满心意抽合的能量,就不能从外界吞入能量。到了化劲阶段,心意抽合弱化,心胸部位开始出现能量开合,就能够吞入对手能量了-------吞化,就是以吞入对手能量以化解其力,此为化劲之真意!

心意抽合是分心抽合与意抽合二个阶段的,在化劲之前都是心抽合,在化劲阶段就是意抽合了,这个意中就有大脑意识了。

“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也。”,练到这个程度,形意拳才能够实战技击,出手就有,无形无式,硬打硬进无遮拦!

以上这段介绍拳意的内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领会!

(原文)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介绍)七拳法就是身体的七个部位都是拳,都能够生成能量传簇,都能够打人,哪贴哪打,贴哪打哪。能量传簇到周身时,周身各个部位均能进行能量蓄发。

八字诀为八种技击方式。

践拳是来源于心意六合拳的拳法,效法马奔腾践踏之力,其实形意拳每一个上步都是践。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八意,分别由以上拳形主练,其实这拳中八意是形意拳的每一拳中都要有的。大家打拳时不要刻意追求八意,只要用心意抽合打出各种拳形,自然就生成八意。

八意也叫八字功,大家只看字面意思就明白,其实就是对发力的长短、方向、部位、技击方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五行劲力。这些都是习练好五行拳就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

(原文)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介绍)我一直认为五行中相生有其意义,其他则是生搬硬套五行学说。习练到易筋易髓阶段,能量周身传簇,能够感觉到五脏六腑之间有能量传簇,五行相抱。

五行相克,为破他人手势,我也不认为有道理。我们师兄弟之间曾经就五行相生相克交流过,结论就是可以看出相生的关系,而相克的关系却很勉强-------因为对手出拳时是根本看不出来他使的是什么劲力的,横顺不见,怎么克啊!五行劲力习练好了,任何一种劲力都能够破其他劲力。

此段文字力图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中纯理论性质的东西较多,没有什么实践依据---------也许是我功夫尚浅,还不能理解。

(原文)整体合一

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介绍)心意即为太极,心为阴,意为阳。“意者,心之所发也”,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意不是指大脑意思吧!意是由心力抽合身体压缩旋转而形成的身体自己的拳意,是身体自己的一种能量生成状态,即此时身体已经完全由心意抽合发力替代了肌肉紧张发力,心意抽合发力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状态,只要心力一发出,身体就开始条件反射式的压缩旋转。所以,意是心之所发,不是大脑所发的意思!只有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高层次,意中才能有大脑意识,但那只不过是整体合一的表现,大脑意识在意中依然不占主要成分。

先天一气由心意抽合河车运行在丹田形成实实在在的能量,即为太极;太极向两侧带脉扩张,与两侧肩井、涌泉、劳宫形成能量传簇,为太极生两仪;两仪能量传簇驱动四肢运动为四象;四象在八个方位的运动为八卦-------大家是不是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内家三拳的内在联系,内家三拳都是按照这个太极理论产生的。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心虽然在体内,但是其理达于身外之物;反之,身外之物也可以被心所感知。所以心意为内,万物为外,相通相合。即人体由心意为主宰,并且与万物相通。这句话在说心意对身体的控制的原理,虽然不怎么科学。

到目前为止,心脏具有的控制人体运动的功能,还没有科学的解释。我个人认为心脏与大脑一样,是体内唯一的二个与周身各部位都有直接联系的器官,大脑通过神经与周身联系,心脏则通过血管与周身联系,心脏以心行气的功能就是心脏可以通过血管控制周身肌肉压缩旋转。

以心行气是内家功夫最神奇的地方,只可惜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以心行气却几乎失传了,我如此宣传内家拳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以心行气是对人类人体机能的一个探索结果和贡献,应该被挖掘出来以引起科学界的注意,进而得到科学的研究。

“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此句说明五行劲力为自身内外五行之间生成的能量传簇,即五行拳是由自身的五行生成的;而十二形是从身外之物取其意而得,故在内的五行与在外的十二形为“内外相合”。

本段文字在写整体合一,即内外合一,在内为心意,在外为形,在内为五行传簇,在外为十二形。把这些都相合了,则“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