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美图摄影简书阅览室

《无声告白》:谁该为少女之死负责?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2人  慢慢的杨慢慢
《无声告白》:谁该为少女之死负责?

前两天看到一个段子:

如果爸妈把逼我的劲头用在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

初初看到,觉得令人捧腹,笑完之后又觉得我们身边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无处不在。

在美籍华裔作家伍诗绮的小说《无声告白》里面,就有着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孩子。

华人父亲因了他的黄皮肤黑眼睛长期处于种族歧视的阴霾下,于是把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愿望寄托在女儿的身上;母亲作为一名特光彩夺目的优秀女青年,嫁给父亲生儿育女之后,逐渐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想要重回昔日荣光的尝试失败后,也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然而,女儿身上黄种人的特征,使得她在学校里面临着跟父亲一样被边缘化的困境;同时对于母亲想要女儿发展的领域,女儿其实天资平平。

面对来自父母的热忱期待,乖巧懂事的女儿不忍心打破父母的美好幻想,于是只好竭力伪装成父母希望她成为的样子。这边厢父母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儿沾沾自喜,那边厢女儿面对父母与日俱增的期待和热忱终于不堪重负。

伍绮诗是美籍华裔作家,出生于美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2014年,其处女作《无声告白》位居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榜首。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本书中的疼痛和启示。

少女之死

小说开篇就直接了当的告诉我们:莉迪亚死了,而他们还不知道。

早上6点30分,莉迪亚还没下楼,母亲玛丽琳终于忍不住去房间催促她,找遍了整个房间,乃至屋里屋外,却不见莉迪亚的踪影。

玛丽琳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打电话给学校,想要听到莉迪亚在学校的消息,然而校方告知莉迪亚没去学校。

玛丽琳开始慌了,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各种凶杀事件,她一边不住地宽慰自己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莉迪亚身上,一边在屋里屋外四处搜寻,希望从自己目光所及的某一处缝隙里找到莉迪亚的踪迹。

警察介入之后,对于莉迪亚的失踪,短时间内也一筹莫展,只能例行公事地安慰詹姆斯一家:大部分失踪的女孩最后都会自己回家的。

几天以后,警察在湖底找到莉迪亚的尸体,詹姆斯一家被这个坏消息抽干了力气。

他们一边沉浸在失去莉迪亚的悲伤里,一边极力想要拨开迷雾,找到莉迪亚死亡的真相,并将凶手绳之于法。

哥哥内斯作为莉迪亚在家里唯一说得上话的人,知道莉迪亚从春天起,就与“坏小子”杰克过从甚密。

在内斯心里,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的邻居杰克成为他的重点怀疑对象。然而警察的盘问消除了杰克的嫌疑。

伤心过度的玛丽琳重新来到莉迪亚的房间,看着女儿曾经用过的东西,以此来纾解心中的悲痛。在整理莉迪亚的遗物时,玛丽琳发现女儿似乎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避孕套、香烟盒......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女孩书包里应该有的东西。书架上的书积了灰尘,玛丽琳每年送的日记本被束之高阁,玛丽琳此刻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了解过莉迪亚。

莉迪亚死亡的根源,该从哪里说起呢,从玛丽琳的离家出走?也许应该从更早一些时候,詹姆斯和玛丽琳的结合说起。

父母的结合

詹姆斯的父亲顶替邻居死去的儿子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落地生根。小詹姆斯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劳埃德的入学测试。

尽管如此,詹姆斯在学校过得并不开心,种族歧视使詹姆斯倍受排挤。他自卑而怯懦,他因为父母的底层职业身份自卑,因为自己的黄种人特征自卑......

彻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詹姆斯毕生的执念。这个执念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与玛丽琳的结合,毫无疑问,玛丽琳作为一个漂亮普通的美国女孩,恰好迎合了他迫切希望融入主流社会的需求。

玛丽琳的母亲是学校的家政老师,一辈子辗转在狭小的方寸天地间。玛丽琳不想像母亲一样,她希望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玛丽琳从小就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并且与众不同,在女子一般是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氛围下,玛丽琳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天赋异禀且刻苦努力的她习惯用结果让那些试图在她耳边喋喋不休的人闭嘴。

在这一点上,玛丽琳一直胸有成竹并且所向披靡,然而这一切在她上大学时遇到华裔男子詹姆斯后,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他们像所有恋爱中的年轻男女一样厮守缠绵。在玛丽琳准备向着自己一生的梦想蓬勃进发的时候,她怀孕了。

没有过多的犹豫,玛丽琳决定办理休学手续,自信的玛丽琳觉得她会生下可爱的宝宝,然后重返校园继续深造。

接到玛丽琳将要结婚的消息,母亲匆匆赶来,在车站见到她的准女婿的时候,母亲拼命压抑自己的担忧,然而结婚当天,母亲终于忍不住告诫玛丽琳:你应该和一个更像你的人结婚。

母亲的忠告没有对玛丽琳产生丝毫影响,玛丽琳义无反顾地同詹姆斯共结连理,而母亲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玛丽琳的母亲在见到詹姆斯那一刻就预料到他们一生都将生活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但她无法阻止他们的结合。

对生活的抗争

事情并没有朝玛丽琳期待的方向发展。

终日相夫教子的生活让玛丽琳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提出想要外出工作,而丈夫詹姆斯反对她的提议并觉得这样会让他没面子。

她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时候,杰克的母亲伍尔夫医生的职业女性形象使她向自己的理想跨出了第一步,然而那个曾向她伸出橄榄枝的人却以她需要相夫教子为由拒绝了她。

玛丽琳的母亲过世了,她驱车离家去参加母亲的葬礼。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玛丽琳发现自己一直想要避免活成母亲一样,现在却正在重复着母亲走过的路,做过的事。

悲愤交加的玛丽琳决心重拾昔日梦想,她盘算着自己继承了母亲的遗产之后,足够她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自己的学业。

下定决心之后,她回家烹制了美味的晚餐,以此在心底向丈夫儿女告别。第二天,玛丽琳从她生儿育女的地方不告而别,义无反顾的奔向她的梦想。

数年之后重返校园,玛丽琳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从前了如指掌的东西现在陌生得一塌糊涂,对儿女的思念使她无法像从前一样心无旁骛。

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小女儿汉娜的到来。

玛丽琳终于还是跟詹姆斯回去了,她重返校园实现梦想的计划最终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自己终于成为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这件事情,玛丽琳终于接受并妥协了。

某种意义上,詹姆斯和玛丽琳之间也许并不真正了解,詹姆斯黄种人特征满足了玛丽琳对与众不同的追求,但玛丽琳并不了解詹姆斯的出生,成长,他的家庭,他的自卑软弱。

玛丽琳作为白种人满足了詹姆斯融入主流社会的依傍,而詹姆斯并不了解玛丽琳的与众不同,在他眼里,玛丽琳不过是千千万万个美国女性之一,他不懂她当医生的梦想,不懂她想过一种有别于母亲一样的家庭妇女的生活,以及她想要在男权社会里获得属于自己的荣光。

玛丽琳那么努力的抗争,却最终与母亲殊途同归。重回家庭的玛丽琳像被抽干了灵魂,直到她注意到天资聪颖,乖巧可爱的女儿莉迪亚时,她知道自己的梦想后继有人了。

真相大白

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莉迪亚曾许愿:只要母亲回来,她什么都愿意做。

当母亲真的回来之后,莉迪亚做尽一切事情来取悦母亲,全盘接受父亲母亲对她的所有期待。

她用最甜美的笑容和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合母亲对她未来道路近乎荒诞,揠苗助长式的规划,她不愿意母亲有一点点不开心,她太害怕母亲像上一次一样不告而别。

为了迎合父亲希望她善于社交,融于美国主流社会的愿望,她一直假装给同学打电话。

总之,莉迪亚像个完美的假面娃娃,一直表现优异,一直笑容甜美。只有哥哥内斯了解莉迪亚的无奈。

而事实上,如果父母不是因莉迪亚的完美而沾沾自喜,怎么会发现不了莉迪亚内心千疮百孔。

莉迪亚遵照母亲的要求,选修了高年级的课程,在这方面资质平平的莉迪亚,随着课程难度加深,多次在考试中取得不好的成绩。

莉迪亚一方面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另一方面又害怕辜负母亲的期待,母亲绝不能允许优秀的莉迪亚出现这种失误。

莉迪亚终日郁郁寡欢,焦虑惶恐。太多的负面情绪使得莉迪亚没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

初学者驾照考试中,莉迪亚失败了,母亲提前准备为她庆祝的蛋糕被抹去了痕迹。

哥哥内斯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日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憧憬里,无暇顾及莉迪亚濒临崩溃的情绪。

莉迪亚想要让邻居杰克伤害自己,依次来报复父母,报复哥哥,然而杰克告诉他的秘密让她彻底失望。

原来这么久以来杰克跟她接触,只不过是因为杰克喜欢莉迪亚的哥哥内斯。

莉迪亚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四周密不透风的期待令她喘不过气来。

莉迪亚在深夜走出了房间,去到了湖边,不会游泳的她爬上小船,想要体验到湖中心的自由。

莉迪亚最终留在了湖底,而生活还要继续。

我跟室友老谢聊起各自的童年时期,原生家庭时,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父母,就连各自父母对我们的期待都出奇的一致:不要做一个面朝黄泥背朝天的农民,争取丢掉锄头把,吃上公家饭。反正在他们眼里,三百六十行,除了农民这一行,行行都出状元。

“要不是供你们读书,我至于这么累死累活的吗?”、“你要是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这么多年书不是白读了,让我们在你叔叔伯伯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

整个求学生涯甚至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都被这样的话耳提面命着,以至于长期处于一种担心辜负父母期待,被人看不起的恐惧中,整个人像是一只惴惴不安的兔子。

海桑有一首诗——《给我的孩子》,也许能给当了父母的人们一点启示: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他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您我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