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猥琐!
17岁以前,我会把爱情想象的很美好,像很多女生一样,我会做一个和初恋相爱到老的梦。我会做一个羞涩的男子,刻意保持与女生的距离,直到遇到那个让我可以倾注一生的人。我会保持自己的真诚,期盼以自己的真心去打动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人。
而现在,在经历过几次撕心裂肺的告白失败,两次长达3年的苦苦追求,几次短到不能再短的恋爱之后,我几乎对爱失去了信心,觉得它就是雌雄动物之间以等价原则为基础的匹配关系。
真的就是这样,这就是社会传达给我的信息,你会发现身边的有对象的朋友大致都有这么一个规律,高帅富的女朋友都是白富美,普通青年的女朋友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城里的孩子不会找农村的孩子作为伴侣,而农村的孩子也更喜欢找农村的。人们总是会先按自己的某种衡量标准给自己估值,然后将自己认识的异性也用同等方法估值,然后选和自己价值相近的人作为择偶对象。
而这种估值其实是一种考虑到综合因素的科学估值方法。我们通常会考虑到别人的家庭、学历、身高、体重、相貌、性格、特产、爱好、能力等多种因素,然后给每种因素附一个权值,然后给对方每一项打分,最后将每一项的权重与分值相乘然后再累加就是那个人的价值。
当然了,不同的人对每一项附的权重和打分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构成了人择偶标准的不同。如果你足够优秀,每一项分值都很高,你就有权利选择一个同样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配偶。但是如果你只是中庸水平,那就只能重点考虑自己附权值很高那项的分数了,在其他项上做一些割舍。比如说,你想找一个很漂亮的配偶,可能就得对她的学历要求低一点了。
而违背此种规律的人,我们通常说他们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他们一旦成功了,我们则会同情价值较高的那一位,好白菜被猪给拱了。
几乎所有的情感类公众号,教你撩妹的公众号,都会传达两种信息,第一是提高自己的价值,第二是注重方法和技巧。其实这正是等价原则的体现。
一类公众号文章会告诉你,追女生,真诚是没用的,你必须提高自己的实力。它们大约传达着这样的内容:
追女神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啊?你以为你没事带带早饭,节日送点玫瑰花、巧克力,女神就会对你倾心了?醒醒吧,一个女神的身边可能有几十个屌丝都在这么做,你凭什么从众多备胎中脱颖而出,成为备胎中的王者?你可能连备胎都算不上,只是千斤顶,换胎的时候用一下。再惨一点就是打气筒了,打胎的时候才用。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一个又矮又胖、满脸雀斑,邋里邋遢又爱大喊大叫的女生死皮赖脸的追你,你会怎么做,是不是会一脚她踹开呢?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女神对你已经很仁慈了呢?
你必须提高自己的实力,让女神看到你的价值,让女神意识到你的存在,能入女神法眼的永远不是在她裙边跪舔的屌丝,而是从旁经过的自在如风的少年。
而另一类公众号文章,则注重技巧的讲解。它们认为,一个人硬实力的缺陷可以通过软实力的提高来弥补。比如变得风趣、会聊天,了解女生心理、迎合女生喜好等可以提升女生对你的好感。
这其实也是提升价值的一种方式,通过超出对方心理预期的表现,来营造一种自己某方面能力很强的假象,以换取对方更高的打分。
我花了5年,将爱情这种抽象到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简化为一个初中生都会做的数学问题,却因为室友的一个故事羞愧到无地自容。
室友初中时,因为在打篮球时受伤,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丧失阅读能力,医生告诉他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好。他读第一个高中时,特别受歧视,直到读第二个高中时遇到了那些他一直很惦念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这种边治病、边读书,上课听讲困难,语文基本靠蒙的情况下,他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王牌专业。他说过两句话最让我感动,“我感觉别人都在跑,而我在爬”,“我那时只想做一个正常人”。
这样的人,你很难想象到他在高中时会有爱情,但他确实就有刻骨铭心的爱。高中时,他班有一个班花,是全班男生追求的对象,但她只对他一见倾心。他说,她对其他人看都不看,就只对我笑。
高考结束后,他们俩在一起了,一个人留在东北,另一个去了南方。过了半年,男方提出了分手,不是因为异地,不是因为有了新欢,他狠心的拒绝了所有的挽留。他那是觉得,他永远都不会好了,他怕耽误那个女孩,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虽然那个女孩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他曾患过某种病,不知道他是在多么痛苦的情况下做出了那样艰难的选择,只知道他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
如今,他已恢复了正常,以全系第三的分数考上了一所211学校的研究生。我们都劝他再去找当年的那个女孩,而他却说,她那么漂亮,一定有了男朋友,我也不想打扰她了。
我不想凭空创造一个完美的故事,只是想简单的记录一段真实的爱情。因为它重塑了我的爱情观,爱情不是等价选择,不是公式,不猥琐也不龌蹉,只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