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生看起来并不怎么努力,却总能考出好成绩?
“为什么他不学还能考这么好?”
“为什么她每天听歌看剧吃零食回回能拿年级第一?”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并不怎么努力却总能考出好成绩?”
其实这个问题很气人,甚至很多的时候很多人不愿去承认这个事实。总是拿他只是走运而已的话来安慰自己瘦弱的内心。
可是如果我们总是选择逃避,事情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image首先,我们来分析为什么别人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却总能考得好成绩。无外乎以下两种情况:
1· 学习效率
具体表现在学习上为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总能把知识快速地融会贯通。
所以,同样的时间,这些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同样,他们更能把握考试的出题规律,从而简单的获取高分。
2·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
其实说的就是一些人在你看来,他总是在众人面前懒懒散散。总是不把学习当一回事,甚至在大家都在学习的时候故意搞出一些和学习很无关的事情。当你们都认为这类人考试肯定很差时,却总能让你大吃一惊。
他们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比你努力十倍。可能是你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在你早上赖床的时候,反正这类人和一般人的学习节奏不一样。
为什么你努力了考出来的成绩却总不理想?为什么有的人不怎么努力却总能考得好成绩?
但是,为什么你努力了考出来的成绩却总是不理想?
除了你的学习效率不高,但是完全可以用时间来弥补这个问题,为什么还是考得不好?
这称之为“伪勤奋”!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最终却没有在结果上显示出进步,这就是伪勤奋。 即使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学习上! 即使报大量的补习班周末忙的像狗一样! 即使不断压缩睡觉时间每天只睡5个小时!即使试卷刷了一套又一套!
靠虚假的努力安慰自己,让自己产生勤奋的表象。当这种表象越陷越深的时候,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从为什么自己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上升到怀疑人生而不公平。
image.gif如何走出伪勤奋让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
1·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调整方法,扎扎实实,把每一套自己做过的题全部学会,碰见不会就问同学、问老师,不留任何漏洞。做过的错题经常翻看、总结,加深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知道自己不是混,是真的想进步,一时间方法不对而已。
2· 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
明确一下自己的现状,认清自己的薄弱点一步步各个击破。
一个科目是弱科,也总有我们擅长的部分和不擅长的部分,先把自己觉得相对简单的搞定,然后由易到难,逐渐享受到了勤奋就会收获的美妙后,慢慢培养出巨大的勇气和细心。
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会发现困难比想象中简单,在前进路上勇气日渐旺盛,斗志愈发生猛,前进不可遏制。
勤奋是一种习惯只要还未中考,逐鹿中原的战斗就没有结束。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种强大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下面是衡水中学一个学霸分享的学习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①苦累都不算事,有效的计划时间和学习态度;
②把握“弯道时间”(假期收心,脚踏实地);
③鼓励和自信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垫脚石;
④时间分配+错题本;
⑤低谷怎么办?心态最重要。
学霸学习方法
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现在回想青葱岁月,更觉青春是为了找寻自我的,追寻无悔。
初入初高中,只知道一个字“学”,在炼狱般地衡中,没有一顿饭不是跑步前去食堂,没有一天不是跑操背书,没有一天的生活不是被规划和自我规划。
有人说“衡中”生活太苦,衡中就是个监狱,没错,是监狱,没有一丝闲暇和自我时间。但就是在这里,几千学子奋笔疾书,起早贪黑的学习,要说智力水平,在我看来差别并没有太大,因为一切都被规定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在这里,你知道“比你聪明的学生比你还刻苦,”“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付 出就有回报”,体现的淋漓尽致。
天天有测,周周小测,月月大考,这样的节奏,让你连哀伤的时间都没有,考试成绩下滑了,没关系,马上还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就是这样一环一环,一步一步,没有喘息的生活,督促着我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向前。
就拿我自己说吧,高一分到的是普通班,学号是十几,不算差,自己也满足,但当数理化文史政,同时让你应付的时候,我第一次考试就滑到四十多名,心情很是压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也同样这么刻苦,时间没比别人少花,可成效并不大。
其实最初没有意识到是学习效率和理解力的问题。
我确实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在老师眼里也算的上刻苦和努力。当把自己作为学习的机器,被考试分数奴役时,你做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但如果端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做学习的主人,由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时,你会有横扫千军的感觉。
成绩的不理想,过苦的生活,还有各项纪律检查等等给不适应这里环境的我们以极大的挑战,怎么办?
没办法,逼着自己去适应,去调节,如果不逼一下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记得文理分班的时候我的学号仍然是三十几,但此后的学号却一直在变化,二十几到十几再到几号。
这一路除去自己不放弃自己外,踏踏实实听课,认认真真做题,每一天自己都安排的很满,每周自我反省,错题整理,题型回顾,周周必做的学习方式帮了很大的忙。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的建立,从小数学就不好,属于勉强及格的一类。
但对于文科生而言,得数学者得天下,所以数学是左右总成绩的重要科目,高一一年的数学并没有太大起色,但是感恩的是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他近花甲,要退休,他操着一口衡水地方方言,虽然总是嘲笑他的口音,但不得不敬佩老人家的敬业,是他每次考试鼓励说又进步了,哪怕进步一点点,是他提问我的次数增多了,是他旁敲侧击的夸我聪明。
没错,就这样,我学数学的自信心上来了,就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数学课对我来说就是享受,攻克数学题对我来说就是战胜的快感。就这样,一次次的数学从及格线,到百分以上,进而一百一,一百二,最后一路到高三的模拟考,数学得满分。
我说过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万事难逃认真二字, 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反过来怎么对你,我是待数学如初恋的,他也没让我失望。
高中毕业,我的数学改错本整整齐齐的共八大本,每一本都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标记,红色是常错,易错,和重点,黑色是题目题型,蓝色是次重点,到现在我也舍不得丢掉曾经的记忆。
记得每次考试前,我已经没有了看课本的习惯,所有的资料来源于改错本,在重点中再总结重点和记不牢的公式,考试前多看几遍,考试时所有的知识就像摆在眼前一样,用到哪块就选哪块就好了。
其他科目的学习亦大同小异。因为本身爱读书,而且参加过各类作文比赛,写随笔,所以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语感和积累。
如果你能将所有知识都分门别类的储存在大脑里,用到哪里,就能随时拿出来,怎么可能不考高分呢?
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很土,但却说出了真理,当你多写,多写,写着写着就记在脑子里了,知识莫过于反复和重复,这样做了又怎能很快忘掉?
那些生僻字,那些诗词,那些描写手法,那些励志故事,人生小段,哪个不能应用于作文中?只要稍加转换,学会整合,就可以了。
英语学习,说实话是我高中记忆中最平庸的一门, 高考分数也只要132分,但因为从初中,英语成绩就还算可以,所以并未很投入,我的方法还是记与写。
当时并不知道有哪些英文原版小说,最初的启蒙读物就是书虫,里面的名著故事,反反复复读了N遍也不厌烦,因为是双语就会对照比较学习,很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感。
而且会把题目中的阅读文段当精读对待,遇到生词,不熟的短语,常用用法等等都会积累下来,一回生两回熟,自然积累就上去了。
错题本的应用派上用处,加上老师要求作文单词写的要跟楷书一样,所以只是抽出固定时间勤加练习,最后字母写的真跟楷书一样了,正正方方,起码印象分好,当然这属于纯应试的技巧,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有一个方法值得提一下,就是串联学习法。
很多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of这个词,会出现多种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不同,在不同的短语中也是如此,又比如动词后面加for和with都不同,这些可以统一整理,频繁整理,见得多了,就自然会选择了。
另外到了大学以后,你会发现生活英语和考试英语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听,我们就很吃力,第一节课老师就听的是CNN,让边听边写,最后复述,对于高考没有听力的我来说,可谓是disaster,那如何才能短期提高听力水平呢?
听、抄是最见效的方式, 大家可以选取简单的VOA等新闻类或短片开始练起,把一段新闻或文章,练得很熟了,或者看美剧,跟着台词模仿,这样记忆力提高,英语水平也会有所变化。
我当时第一部美剧,磨耳朵就靠《越狱》了,五季看完后,发现听力水平明显提高,他们讲的也几乎能听懂了。而说又是另一回事,听多了,自然就能说出来了,而说并不注重语法,所以英语成绩高的孩子未必英语真的好。
所说的这三门课归于一点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了兴趣,自然投入会多,就会端正学习态度,不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好了,就会更愿意学,更自信。当一切都游刃有余的做下去了,该来的就来了。
衡中生活苦,但衡中生活很快乐单纯,因为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你们现在不也是这一件事吗,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家庭压力,如果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那就有负这一阶段的年华,而这个学习又不是说傻学,每个人培养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完成就够了。
说的略杂,但主题只有一个,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去对待,自己十几岁就拥有了一份可以自己掌握的事业难道不是很骄傲?
你如何把这项事业做好,分分钟体现了你的领导力和分配水平,**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探讨“人和计算器到底谁快”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好好聊聊“口算这件小事”。
4月底了,我似乎闻到了一些越来越浓的考试气味。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那些渴盼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们,你们的心里是否都多了一些躁动与不安呢?
孩子(学生)的好成绩,会是你问候新年的最好礼物吗?
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孩子(学生)的数学成绩,我准备承包了。所以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口算这件事。
口算能力到底有多重要来聊聊口算的作用和意义
口算能力,是一切数学能力的基础。**新课标曾明确提出:1-3年级的孩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高年级的学生也有类似要求,但家长和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
计算器如此普及的今天,口算还重要么?
计算能力,是口算作用和意义中最次要的一环。口算最大的意义,在于对耳听、眼看、口说、心算的综合训练,是真正意义上耳、眼、口、心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更是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的高度交融。而这,也是教学的最主要目的。
学生口算常见问题来聊聊这些对待口算的误区
-
认为口算易学、好学
-
只进行机械练习
-
马虎大意不上心
-
认为没必要进行口算训练
学生口算中的常见问题不胜枚举,这里列出的是最常见的“四大坑”。口算能力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要想形成技能,不是了解就可以,必须熟练;而且鉴于口算的重要性,需要很熟练,正所谓:熟能生巧。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容易的事情都是不容易做成的。平时的细节累积可以在关键时候爆发巨大能量;同样,不注重细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终究不会有好的收获。
提高口算能力的方法来聊聊口算不用愁的秘诀
-
让孩子认识到口算在以后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多样化形式激发孩子口算兴趣。
-
多做一些数字游戏,培养孩子的数感。
-
多与日常实际结合教育孩子。
以上只是入门心法,坚持训练才是终极秘籍——
以兴趣为导向的长期坚持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坚持是很重要的,搞短期突击很难奏效。当然练习的量也是很重要的,最好每天固定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训练。
“不口算,不状元!”口算占据了学生时段的整个人生。学生只有在平时作业中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训练,才能速度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促进整体数学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