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总发脾气的根源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337人  尚明燕

早上去卫生间的时候,随手拿起了一本书,原来是恩师的唤醒半睡的自己。我随手翻开了一页,看到关于爱不完美的自己那一章。刚好又看到了每次看都想笑的那个笑话。

当然这次看完了还是觉得挺好笑的,不过突然间觉察到,笑的时候心中有一些复杂的情绪在涌动,我决定把它分享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被夸奖,赞美的时候的反应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被称为美男子的先生,本人长得很帅,可是每当别人称赞他的时候,他总喜欢告诉别人,他左侧第三颗牙齿内侧长了一个黑洞。每当有人夸她身材好,相貌好时,他也都要掰着自己的嘴巴,让别人看他那颗有洞的牙齿。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

又会不会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样的情景,会不会有些熟悉呢?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互动模式。我们总是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可是对自己的缺点却如数家珍。我们总是喜欢向别人宣告,自己哪里哪里不完美,其实我们想追求的,却是更好的自己,更理想的自己,更完美的自己。

怎奈当下还达不到理想的标准,于是感觉很沮丧,很懊悔。甚至会对自己很生气,很愤怒,因为我们不喜欢这个自己。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按照我们想象中的完美形象去发展。所以我们就不停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上。

可怕的是,当我们对自己不满意,又不能满足自己是完美的这个愿望的时候,就会把这份期待投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开始焦虑孩子不好怎么办?未来怎么办?于是我们也开始不停的去挑孩子的毛病和问题。

当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愤怒的感觉。就忍不住开始发作了。

愤怒这个情绪,其实是指当外界的人事物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想去发展,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时候,也就是当我们突然觉得不可控的时候,心里产生的感受和感觉。这个时候,身体上就会发热,会脑充血,会心跳加快。会诞生一系列的本体感觉和内心波动的感受。而这样的情绪反应,往往会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对方,甚至,即使你什么都不说,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的,并且被影响到。

这让我想起来,昨晚一位妈妈很着急的跟我说,她女儿现在不愿意跟她聊天儿,她确定,女儿在学校明显遇到了困难,不愿意上学。她很想帮助女儿,可是女儿就是不想跟她聊。

她觉得很着急,很关心女儿,可是一问起女儿,女儿就会说:你根本就不会沟通,不会聊天。好的交流让人心服口服, 会感动的流泪,跟你聊天只能越来越气!

妈妈觉得很无奈。同时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一着急,就控制不住的声音提高了,表情也不对了。

焦虑的妈妈问我,我现在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呢?

我想,也许带着这份焦虑和无助,永远也帮不到孩子,不添乱就是万幸了。只有当妈妈可以回到妈妈的位置上,让孩子知道,你是妈妈,你是爱孩子的,甚至可以对孩子说,我很爱你,关系你,只是我现在还需要学习如何用你想要的方式去爱你,请你理解妈妈,并给妈妈一点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怎么提升呢?学怎么沟通?怎么说话?这些都是在术上下功夫而已。我们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内在的改变就是道,比具体的方法更重要。而内在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

接纳了自己,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之处;接纳了自己,才能爱自己,并更尊重自己。

当我们可以爱自己和尊重自己的时候,也就学会爱他人和尊重他人。就会少了挑剔,少了评判和指责;就会多了很多允许的部分;就会允许我会有忧郁,有焦虑,有失望,允许我偶尔会有愤怒等并不喜欢的负面情绪。接纳就是对所有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说:是的!我接纳生活的无常,生命的无常,我接纳我自己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真的接纳了自己,我们才能够关注自己,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去探索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东西,允许自己的生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允许别人能够赞美我,肯定我。

所以,真正的接纳了自己,就不会像刚刚上面讲的那个笑话那样,一定要在别人赞美自己的时候,自我贬低一翻了。

假如我们可以接纳自己,能够善待自己,内心就会少很多的焦虑和担心,就会带着祝福去爱孩子。

担心是是一剂毒药,是最大的诅咒!而祝福才是爱。

所以今天看到这个笑话,突然就很想分享这个话题。不接纳自己,不够爱自己的时候,内心是枯竭的,很难让爱流动,很难有包容,很难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很难不对孩子发脾气。这都是一连串的必然反应。

所以,生活需要有道,也需要有术,需要调整自己内心的状态,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做到真的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接纳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状态,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附录)今天早上还看到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就用这段有深意的话来结尾吧:

三个伟大的时代对孩子的要求截然不同: 毛泽东时代,是扫除文盲——识字就是有文化;邓小平时代,是知识改变命运——学历解决一切问题;而习近平时代:是生发智慧适应未来——让孩子具备学历+经历+体验+见识,拥有知识、拥有生存的能力拥有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能力,来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

不同的时代,教育孩子的方向是不同的。不是家长不会教育孩子,而是孩子生在当下,家长还活在上一个时代!

扒一扒总发脾气的根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