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而是自己导演的剧本

2021-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慧心谈心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生活里,别人家老公都是体贴多金,自己家老公却懒散不求上进不讲卫生。

工作中,别人总是很好运,能分到轻松又能加分的事,自己总是费力不讨好。

别人家孩子省心懂事,自己家孩子不听话捣蛋。

别人总是幸运的,自己总是最倒霉的那个。

事实看起来好像也确实如此。

但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别人总是风光无限,而受伤的总是自己呢?

难道别人真的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现实的捉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提到的一个词,或许能解释这个现象——人生剧本。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人生剧本,自己是导演,如何导演呢?

上一篇读书笔记中讲到了,童年时期形成的认识层面的底层架构,会带着我们导演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也提到了,这个底层架构,让我们形成了各自的人生坐标:你好我也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我也不好。

选择了你好我不好这个人生坐标的人就会把自己的人生,导演成为别人什么都好,自己哪里都不如意的剧本。

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

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

这种剧本中的人,会导演这样的游戏:

1.“我真不幸”的游戏

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会随时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

比如,有些人会把不幸的原因怪到住房上,甚至怪地理位置不好,他们会想到所有和霉运相关的迷信传言,比如摔碎了镜子或打翻了盐之类的。

2.“可怜弱小的我”的游戏

玩这个游戏的人会自怨自怜,并且用自怜猛烈地攻击自己。

3.‘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的游戏

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很显然,把自己导演成这样角色的人,一直处于“悲伤的儿童自我状态”。

处于这种剧本中的人,轻则抑郁,重则会出现自杀的倾向。

启示:

1.反观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处于这种人生剧本中。过于自谦,以至于自卑。

2.就像《正面管教》中说的,家长经常为了树立威严,会在方方面面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形成“你好我不好”的认知,在育儿过程中,要谨防这种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