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谈写作读书•写作•遇见

书海札记之--漫谈写作与脱头落襻

2024-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对于像“写作”这件事情而言,它既是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它还是创作者通过文字在发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与理念;以及作者对于某一类人事物情,会有怎样的一种看法……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的方言词汇当中,有一个词汇就是被叫做“脱头落襻”,它的方言版读音:【tekdhoulokpe】。

        像“脱头落襻”这个词汇,又是怎么来的呢?!它就是来源于我们国家或旧时或古代社会,衣物的一种制作方式与方法,在其中的纽扣、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就是由“妞头”和“妞襻”组合而成的,而且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则是没有现代化的、各种或塑料的或金属一类纽扣的,不仅是如此,它们还会分别被钉在衣服左右的两侧。

        但凡是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各种衣服,不管是衣服有比较严重的磨损,还是说衣服制作不当是有问题的,从而就会导致它的妞头很有可能就会或脱落或脱头的,妞襻也很有可能会紧跟着一起掉落下来的,要是说妞襻也会紧跟着一起掉落下来,也可叫做“落襻”。

        只为能更好地说明这个词汇,我会尝试着列举一个例子,以便能更好地说明这种情况。譬如说:上海方言闲话说道:“侬勒拉做生活个辰光要认真一眼个,勿要老是脱头落襻个!”把这句话语去翻译成普通话,它的意思是说:干活就要认真,不要总是丢三落四的。

        像“脱头落襻”还有第二种解释的,在从前的时候,国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有“搭襻”这种配件的,包括门上也是用“搭款”的,所以说,使用时间一长或过长以后,自然而然就要脱开与脱落的,一旦有脱开与脱落这种情况,就是表明物品已经损坏掉、不完整。

        再让我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情况,又譬如说:上海方言说道:“掰只包袋脱头落襻个,覅要忒难看哦!”翻译成为普通话的意思是说:这只包袋早已损坏掉,到处都有破损的地方,是很难看的。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现如今年轻的上海人,能说老上海话的人不多,当历史的车轮走到现如今时,像年轻一代的上海人,既未必会知道这个词汇的,也未必知道这个词汇的含义到底会是什么啊?!

      像“脱头落襻”这个词汇,在刚被发明出来以后、在最初的时候,则是没有其他意思的,只是用来形容描述衣服的一种破旧状态。

        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还在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像“脱头落襻”在通常情况来说吧,逐渐地被引申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某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或在做事情的全过程中,总会出现马虎大意、丢三落四、毛毛糙糙这种不好的习惯。

        第二层意思是说:就会去形容言辞夸张、行为荒唐等含义。

        要是说,把这两层意思,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与比较的话,对于现如今的上海人来说吧,绝大多数的频率只会采用第一层意思。

        或许,有人看到我拟定的标题以后,就会自认为像“写作”和“脱头落襻”这两组词汇,分明就是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你又怎么能把它们放在一起混为一谈,实则不然,是有很大关系的。

        也正是因为像“脱头落襻”这个词汇,它的第二层意思就是会去形容言辞夸张、行为荒唐等方面的含义。不管是那些专业的作家,还是说自己就是属于一个业余码字爱好者,还都会一致地去认为,像“脱头落襻”这个词语,或多或少也是具有对现实的讽刺与批判这种功能性的,只要个人能拥有好的写作题材,会运用到写作当中去的。

        那么,为什么有一些创作者,会很刻意地去采用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与方法呢?!皆因在我看来,同样也是有两层意思在其中。

        第一层意思是说:或采用“脱头落襻”的写作方式与方法,在其中还去增添添加或略带夸张或比较离奇的写作手法以后,就会吸引那些阅读文章的人的兴趣来的,还会津津有味地从头读到结尾的。

        第二层意思是说:像这样的一种创作手法,虽说在风格上面就是属于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严谨性,多多少少也是有那么一点点格格不入的。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作家独有的一种写作风格,与其他创作者就是属于迥然不同与独一无二的。

        话又要去说回来,不管是那些专业的作家,还是一个业余的码字爱好者,若自己的写作水平是属于很一般般的,都要避免过度去采用这样的一种创作方法,因为它还会导致可读性与可信度缺失的。

      不管是那些专业的作家,还是那些业余的码字爱好者,要是说,既会采用“脱头落襻”的写作方式与方法;在其中还要去增添添加或略带夸张性或比较离奇的写作手法以后;更只要说使用就是来得比较高与频繁的;只会产生如下两种不好的结果,是不会有其他的。

        第一种结果是:要是个人长期采用上述的写作手法以后,自己的文章只会越写越差的,而不会越写越好,丝毫进步也是没有的。

        第二种结果是:既会让喜欢阅读文章的人感到失望的,还会失去阅读者的兴趣,没有人会愿意长期、长时间地去读这类文章的。

        还有的就是,我又为什么会想起来要说这个方言词汇呢?!

        最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所造成的,第一个因素是:我虽说是业余写作爱好者,至今为止已经是坚持有29年之久;第二个因素是:我做事情,或多或少是有一点毛毛糙糙的,在有些时候,即便自己的的确确是很认真地在做着事情,不免也会产生疏漏与小的错误之处的。

        对于爱好写作的我来说吧,在新创作的文章当中,发现自己就算认认真真地去创作一篇文章,也不免照样会产生“脱头落襻”这样的一种情形的,不是语句不怎么通顺,就是语词前后会配搭错误。

        要是说,把“脱头落襻”这个沪语方言词汇,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以后,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它就是被用来形容个人在撰写文章的全过程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在写作中,就应当避免出现“脱头落襻”这样的一种情形,在我看来就是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因为清晰明白的结构和逻辑,对于有效传达信息则是至关重要的。

        正是因为我拥有29年的写作经历与历史以后,我自己还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像“写作”这件事情的,不管是一个专业的作家,还是说自己是属于一个业余的码字爱好者,在新创作一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创作者,始终都要做到认真仔细、细致入微与精益求精。

      对于一个业余写作爱好者而言,每每在创作一篇新文章的全过程当中,就要避免产生像“脱头落襻”这一类事情的发生。一旦有发生这类事情以后,文章,既是写不好的;还会被那些拜读文章的人贻笑大方的;更会去认为这位创作者的水平,怎么会如此的差劲啊!

        我还想说的就是,但凡是出现有这种情况以后,也是无需过多地去言语一些什么的,在通篇文章当中、在文章的内容上面,往往会很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来的。其一,既会出现有遗漏的地方;其二,还会出现结构上面是不太严谨的;其三,更会出现表述方面是带有夸张性的,在夸张性的当中还包含有不合逻辑的地方。

        因为我拥有29年的写作经历与历史,自认为想避免产生“脱头落襻”这种极不好的写作现象,也并不是无解的,有解决之道的。

        依旧在我看来,像这个解决之道,就会有如下五种方法的。

        第一种方法就是:事先就要规划好文章的结构,每次在创作之前,把文章的结构先规划好。譬如说,采用引言、主体和结论的三段式结构,要明确每个部分的主题和要点,让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框架。

        第二种方法就是:其次就要去组织好创作方面的思路,个人在创作一篇新文章的全过程中,要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可以通过列出提纲、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来组织思路,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第三种方法就是:要有合理的过渡,在创作的全过程中,段落与段落之间,就应该有合理与自然的过渡,从而使得文章显得比较流畅与自然,既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还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或句子,来连接不同的段落和观点,就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脉络。

        第四种方法就是:等文章“创作完成”以后要审核与修改,在我看来,通篇文章完成还是算不得什么的,也不过是创作者撰写的初稿,既需要创作者认真仔细地审核新创作的文章,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打磨新创作的文章,就在此过程当中,既要检查是否存在逻辑混乱;还要检查是否有剔除掉无关的内容;亦要检查是否有不太清晰的表达;更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要修改到自己感到十分满意为止。

        第五种方法就是:现如今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被广泛普及以后,一个业余码字爱好者,要是采用手机来写作的话,像上述的这四种方法,都可以通过语音朗读解决的,就是因为在WPS办公(写作)软件里面,是有纠错方面的功能的,能省时省力地修改不对之处……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写作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4年05月27日星期一晚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