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婆婆成为扼杀你婚姻的元凶
一个准备离婚的女人给我讲述了她的婚姻经历
01. 我与老公一见钟情,见家长时婆婆说会待我如女,我很高兴说会待她如母。
我买各种礼物送婆婆,一块出去我会抢先付钱,我经常跟老公回家陪她聊天逗她开心。
买房的时候婆婆说没钱,我出了一半的钱,因为没结婚,房本上只写了老公一个人的名字。
办婚礼的时候,婆婆说她老了什么都不懂,让我们自己看着办。于是我和老公自己出钱安排了一切,他们只负责出席婚礼而且没有红包。
02. 生完宝宝后婆婆开始常驻我家,我和老公恩爱平静的日子也慢慢结束了。婆婆不让老公跟我和宝宝睡,说宝宝晚上哭闹会影响老公休息,让我一人照顾。我不同意,婆婆很生气,连续几天甩脸色、摔东西、说话阴阳怪气。
婆婆各种看不惯老公做家务,每次老公做家务她就找茬发脾气,后来老公因为害怕他妈生气只能偷偷做或少做家务。
有天晚上宝宝大哭不止,老公和婆婆却在客厅有说有笑,我大声呵斥老公,婆婆气势汹汹的闯进来:“你嚷嚷什么?看我儿子好欺负吗?……”老公站一旁低头不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老公总说让我忍,说他妈强势多年,改不了了。
03. 我跟婆婆理论,她说:我给她买东西那是我有钱,我出钱出力是因为我想嫁给她儿子,男人不能看孩子做家务,更不能被呵斥。要离婚房本是老公的名,没我什么事。
我懂了,什么待我如女,什么没钱,什么不懂,都是看我傻骗我的。我讨厌她这样骗我,讨厌她霸道蛮横、自私自利。我也讨厌老公,在他妈面前胆小怯懦,面对矛盾总想逃避,从不肯为了爱人说句公道话。
开始很美好,结局很遗憾。我听过很多人说婚姻解体是因为婆婆,真相果真如此还是自己没有搞清楚?
婆媳关系的实质
婆媳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没有感情基础仅仅因为一个男人而不得已连接在一起的陌生人,所以婆婆的英文译为“mother-in-law”意为法律中的妈妈。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xx的渲染(某年春晚歌曲:婆婆就是妈),婆媳关系被错误定位为“母女关系”。于是很多单纯媳妇,就真的待婆婆如亲妈了,还想当然认为婆婆也会待自己如女。故事中的媳妇就是例证,一厢情愿的将婆婆视为妈,并奢望婆婆也能待她如女,后来发现婆婆只疼儿子且对于媳妇的付出并不领情后对婆婆怨愤不已。
婆婆与媳妇其实就是“儿子的配偶”或“配偶的妈妈”的关系,严格来说,连亲戚都算不上,更遑论母女呢?双方都要明白婆婆不是妈,媳妇也不是女儿,谁也不该谁,谁也不欠谁。喜欢就亲近点,不喜欢就保持距离,敬而远之。
对婆婆不满,媳妇把老公当做出气筒
故事中媳妇对婆婆有两点意见,一是媳妇的付出没有得到婆婆的认可令媳妇感到委屈,二是因为婆婆总是插手小夫妻问题、偏向儿子使媳妇感到愤怒。媳妇无法改变婆婆的认知,也无力处理婆婆干涉小夫妻的问题,于是希望从老公那里获取帮助,没想到老公不但不能替自己有力的反击婆婆,还总是劝媳妇:“忍忍吧,那是我妈;她年纪大了,你别和她计较了;都是小事,算了吧等等”。媳妇满腔的委屈和不满急等发泄呢,岂能接受这套说辞?于是一股脑抛洒在了丈夫身上:“明明是你妈不对你还反过来说我,你害怕你妈生气你不敢说她,你就不害怕我生气?你心里只有你妈,你跟你妈去过啊!这点事都搞不定要你有什么用?嫁给你真是瞎了眼了”!如此反复,怨恨越积越多,感情越磨越少。
剖析一下事件的演变过程:婆婆处处偏向儿子、插手小两口家庭事务→媳妇对婆婆产生怨恨→媳妇无法处理→坏情绪无处发泄→寻求老公帮助→老公未能达到媳妇满意→媳妇怨怼老公→久而久之感情出现危机。通过这个过程会发现媳妇将因婆婆产生的委屈和愤怒都转嫁到了老公身上,婆媳矛盾成功的转化成了夫妻矛盾。如果离婚,明明是婆婆的错,最后买单的竟然是小两口,细思极恐啊!
排除婆婆干涉先要将老公变成盟友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与公婆、岳父母的大家庭比较,小家庭才是核心,小两口才是一家人。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扰乱了小家庭的正常生活,内部问题内部解决,外部问题要夫妻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案例中的媳妇因为婆婆的到来导致小家庭生活受扰,媳妇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拉拢老公,让老公明白两人合伙共同经营小家庭,是同盟军,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将日子好好过下去。双方要共同想办法解决矛盾:比如与婆婆分开住,若不得已住一起,要刻意保持距离,减少交流。案例中的媳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身感受,而将所有的错误全部甩锅给老公,硬生生的将自己的老公当做敌人挡在门外,让自己孤立无援,选择离婚解决问题,幸福生活尽毁。
站在媳妇的角度上,媳妇会说为什么总是要求媳妇考虑问题拉拢老公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是老公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呢?中国男人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中,深受孝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的影响,所以在解决婆媳矛盾时总是缺根筋,能够处理好的少之又少。再者,婚姻中有谁应该又有谁不应该呢?如果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小家庭,得到幸福的人还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