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其实,还是“活着”(3)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2023-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溯流顺流

三、“男女”的悲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如果说孙有元是因“食”不得食饱,更无论食好,失去了生存的欲望和希望,小说更多的笔墨是描写人物的“男女”之欲。

1、男孩子性初熟的困扰和悲哀

孙光林在十四岁时陷入了性成熟的困惑。他先是恐惧夜里遗精,白天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自惭形秽,在无法克制的生理冲动下,一次次做着自己觉得不好的事,做过后又一次次地自责。

“谈性色变”,孩子成长过程,没有接受正常的性教育,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性认识性。

孙光林,是从医生之子苏宇口中得知自己的行为是手淫,也知道有这种行为的不仅仅是自己,男孩子们中间口口相传的性知识让孙光林从羞愧中解脱,又陷入了那东西“用光了”的恐慌之中,甚至到他读大学时,依旧相信少年时听到的“知识”。

他的同学苏宇的弟弟苏杭,先是给同学们看他父亲医学书上的女性器官的图片,进而对乡村七旬老妪动手动脚,想看一下真实的女性器官。

苏宇虽然总是一本正经,却在生理冲动下,在小巷中抱住一位少妇,先在学校示众,后按流氓罪劳教一年。

孙光林趁着晚上生产队放映露天电影,摸一个年轻姑娘的臀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兄孙光平高中毕业后,也爬上了和其父有染的寡妇的床……这些描写,反映了男孩子们在性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因好奇心理而做出的种种举动。现实生活中,这些看似隐秘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作者将生活中的真实展示在读者面前。

多少男孩子的性教育是由“未成年人禁止观看”的电影完成的。

2、女性“男女”的悲哀

小说表现女性在“男女”中的表现体现在几个人物的描写,也许因为作者是男性,他笔下的女性的“男女”也是一种对比,一种陪衬,不如他写男性那样直逼内心。

首先他笔下的人物是村中的“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此寡妇非彼寡妇,她的床是敞开的,凡是男人,老少父子无论,只要床第有人。她以生病的名义,勾引苏医生,虽然只是一次,却给苏医生的儿子苏宇留下了阴影。她认为男人年轻的时候是美好的,无异味无口臭……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欲望的减退,她“门前冷落车马稀”?竟然能收留死了老婆的孙广才,是写人性中善?亦或是女性欲望的减退?或是生活的无奈,终要老有所依。无奈,孙广才醉酒死于村口的粪坑,对寡妇而言,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

另一个女性是孙光林的养母李秀英。李秀英告诉孙光林,她会因为生孩子而死去,所以李秀英和王立强夫妇收养了六岁的孙光林。我以,作者写李秀英,既是给孙光林另一种人生经历,即收养家庭生活的幸与不幸,也是和“寡妇”形成鲜明的对比。

寡妇可以和任何一个男性上床,是享受“男女”之欢的快乐,还是生活所迫,作品没有交代,也许是性格使然。可李秀英即使和自己的丈夫王立强,也在逃避做妻子的“义务”,为此养子孙光林被王立强打得鼻青脸肿。但王立强终究走向悲剧,作者塑造这一个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