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学困生》学习笔记(4)
《赋能学困生》学习笔记(4)
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努力地帮助学生自己去穿越学习,克服困难,进入良性的学习循环。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天使呢?我们老师可能都不是这方面的教育者,研究者,不是教育理论专家,但是我们都是很好的理论的践行者,能够学以致用,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稍微改动一下,作为我这次分享的标题,帮助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天使,跟大家分享我和学生最近几年在教室里的一些课程与活动。简单梳理一下我的做法,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语文课程,让赋能任务无声创建学习小组,让同伴为学习助力建设班级文化,让文化为学习赋能,首先看第一部分语文课程。
开展语文课程,让赋能任务无声。智力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及以后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者,不是单纯的背负知识的人,课程是我们抵达这一目的的旅途,而课堂是我们的智力教育的主阵地。从2010年秋季开始,在教室里探索新教育课程,连续五年在九年级的教室里戴着镣铐跳舞,从2015年秋季到2018年春,我连续教了三年七年级并担任班主任,工作2018年秋季到现在又教了两年九年级,十年的深度阅读和教育教学实践,让我越来越理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也让我摒弃了一些浪漫而不扎实的课程活动,努力让学生发生在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致力于让语文课变成语文课程。
晨诵在新教育的课程理念,这是属于人格课程,我想如果把晨诵和语文教材结合起来,那么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呢。回顾一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带着学生摸索并开展过六个晨诵小课程,有《繁星春水》《新月集》《世说新语》《走近苏轼》等等课程。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农村初中学校,新初一学生第一次真正离开家庭,第一次独立生活,生活的独立必然也得有伴随着精神的独立,所以我从《繁星春水》里选择了十几首小诗,从母爱、童真、自然、哲思这四个主题分类中读,比如我们诵读的第一首小诗是:
母亲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我们各种形式散读之后,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妈妈可以这样无私,婴儿可以这样所求,我们现在还可以这样要求吗?
我特意配上了我们班同学离开父母第一天同学们在自觉学习的照片。那我们经过讨论呢,做了这样的修改:母亲呀,且让我分担你的忧愁,而不是一味熔模沉酣在你的怀里。
第二个问题是,小时候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那么现在呢?我们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你是我灵魂的安顿,而成长意味着我要寻找不断寻找我灵魂的安顿之处。最后我们也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时候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妈妈的灵魂的安顿之处呢?我们就简单结合着现在电视上经常播放的家庭伦理剧,比如丈母娘戏呀,婆媳之战呀,然后再联系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她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典范,所以我们又得出了这样的共识,这样对这首小诗进行这样的改写,:亲爱的妈妈,您也有自己的地方安顿自己的灵魂,这个地方不应该是我啊。
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都不应该把彼此当作自己灵魂的安顿之处,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安顿灵魂的地方,比如说工作、个人兴趣。
晨诵之后,同学们仿写诗歌,我们班两个女孩子,其中那个郭同学,他进行这样的仿写,感谢母亲,谢谢你在我小时候懂我,在你的怀里依靠,现在我已经长大,正在寻找我的灵魂的安顿。母亲呀,让我们彼此寻找彼此灵魂的安顿。
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的:母亲呀,让我分担你的忧愁,我早已长大,让我寻找自己灵魂的安顿,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