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的孩子“犯错”该怎么办呢?
午饭前,我和蛋哥玩得欢快而和谐。随后,我便如往常一样如厕,而“粘人”的蛋哥却一直紧随其后,包括闯入“女厕所”。哈哈,带娃的妈妈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你还没有“排毒”结束,娃娃就已经冲水三遍了!对于这样可爱又烦恼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Ta“犯错”了吗?该“教训”吗?
今儿蛋哥提前冲厕所,而是直立地站在我旁边开始尿尿了。哈哈,我真是尴尬,只见这个小人脑袋低垂,看着尿液顺着裤腿一直往下流,他有点不知所措,立刻踮起脚尖。我想他是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所以,他立刻抬起脚,并说道:“裤子潮掉!”话音刚落,外婆出现了,“恶声气”道:“要嘘嘘,为什么不说!要说的呀!以后再不说,就打!”并麻利地在蛋哥的屁股上拍打两下。我也是急了,“不要打孩子,他又不是20岁还在尿裤子!两岁不到的孩子尿裤子再正常不过了,干嘛要打呢!”外婆更不示弱,声音高了八度,“跟阿婆在家的时候,蛋蛋很少尿裤子,都会去小马桶。一靠着妈妈老是尿裤子了,不打不行!”……
孩子就在我们的争吵声中,换完了裤子,洗好了双脚。
这是不是经常出现在年轻妈妈与老人的对话中呢?有对错吗?让我们来思考什么是“犯错”的孩子?
我们经常使用“犯错”这个词儿,与此同意的还有“不良行为”,而这些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而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犯错”。老人害怕年轻妈妈的“心软”,让孩子变得“骄纵”,甚至“操纵”大人的行为,这点初衷我是明白的。可是,对于一个2岁娃娃尿裤子的事情,需要“惩罚”来显示大人的权威吗?还是只有这样的方式能够“更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在想,这是跟他2岁的年龄再符合不过的行为了。于是,我们总在这样的认知上发生冲突,而做得最不妥帖的便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争执”。
通常,我会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如:“蛋蛋,裤子潮掉是不是很难过?下次记得要嘘嘘的时候,赶紧跟妈妈说,或者直接坐到小马桶上去!”哈哈,其实这话,我不止跟他说过一次,他现在依然会偶尔尿裤子在身上或者沙发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生理特点就决定了他还不能做到如你所说。有时候他刚说:“妈妈,嘘嘘~”说完的一瞬间就已经排泄完毕。能怪孩子吗?他已经在进步了!
一,“惩罚”绝对能起到“一时”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放长远了看,你还这么认为吗?
二,孩子有时候的“犯错”,只不过是做了“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
二,孩子有时候的“犯错”,只不过是做了“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