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感悟

2022-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sherrytx

最近读了古典老师的更文:你害怕的死亡,其实是最好的老师,是古典老师很多年前清明节参加的【生死课】的感悟。

关于死亡,我们往往是恐惧和避讳的,是不曾当一个课题去谈论和探讨的。这样的传统文化影响,我们其实并没有学会去面对死亡这件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身边人的,而古典老师分享的生死课给了我很多感悟。

1、敢于面对死亡,才会更加珍惜现在。

墓地,不是为死人修的,而是为活人修的,活着的人需要安放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当某一天我们逛墓地可以像买房子一样开心的时候,那就是真的敢于面对死亡,也真切体会到了生死课的真谛,才会坦然面对生活,面对所拥有的一切,才真正克服了死亡的恐惧,才会懂得珍惜和拥抱现在的一切,才会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死亡只是一个生命的正常现象,是一种人生完结的闭环,而墓地是我们和世界告别的仪式感,又或者是我们新生的开始。

我想真正能做到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垂暮之年的老人,已经读懂了人生,死亡就是天之道,没有什么可害怕和恐惧的,毕竟这一生已经历了,没有遗憾了,死亡是迟早的事,就会更懂得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更应该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死亡来了就像是完成人生的一个旅程。

第二种:想得通透的人,能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得很充实很精彩的人。他没有浪费生命的每一天,没有留下遗憾,所以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反之,大家害怕恐惧死亡的根源在于我们不满意自己过往的生活,还有很多遗憾,还有很多想做的待办事项未完,才会担心自己死亡的时候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这一生。如果真要攻破对死亡的恐惧,把当下的生活当人生的最后一天度过,跟随内心做想做的事,不留遗憾。

2、墓志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看了古典老师分享的各种有意思的墓志铭,有写诗歌的,有写家书的,有写数学公式和音乐符号的,当然更多的是中规中矩的(xx之墓,生于xx年,死于xx年,xx儿xx女)。

很显然易见,真正有价值的墓志铭肯定是这些有故事的墓志铭,也才真正起到纪念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死亡是另外一种新生,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离开,他的故事代表着他的存在,墓志铭子,故事在,他并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死去。一个人真正死亡,不是说生命终结的那一刻,而是世界上最没有能记得起他的人。

而那些中规中矩的墓志铭,不是他们没有故事,而是没有提前接触和思考死亡的课题,以致于在死亡这样重要的时刻显得有些落寞,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意义,需要去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在生命死亡的时刻自己为自己画上完满的句号。

一个人只有留下他的故事,才能证明他曾经存在过。除了名字,还有什么会有差异,那又怎样证明?

我想我们接触到生死课的课题时候,就要开始思考:以后我要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什么?当我们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想清楚了我该过怎样的生活?也就有了努力奋斗的方向。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更能以平常心对待,因为所过的一生是我想要的人生,不曾有遗憾。

3、关于爱情和生活最美好的样子,就是白发苍苍的时候可以携手自己的老伴像年轻的时候买房创建新家的时候一样去挑选墓地,为自己另外一个世界找好安身之所。这是我理解的白头偕老的含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