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珍珠港事件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践行致知

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从现在的眼光看去,是走了一步臭棋,加速了日本的败亡。但还原到当时的场景,并非如此。

当时日本的石油资源被美国切断,只够用三个月的,因此必须突破美国封锁,上哪去找石油呢?

当时的印度尼西亚有石油,不过中间恰好被菲律宾给挡着,菲律宾又是美国的殖民地,石油还是被美国控制着。缅甸也有石油,不过缅甸又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时半会还拿不下。不管怎么样,大的方向已经有了,只要占领这两个地方,就能补给战争。

菲律宾有驻扎在珍珠港的舰队保护着,对于日本来说,现在可以直接进攻,和美军正面掐。按理说这个方案对日本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穷,他们经济不好,仅有的兵力虽然战斗力高,正面冲突他们不怂,但是人少耐不住消耗。所以他们想了想,好钢还是得用在刀刃上,是不是先把珍珠港给炸了,削弱美军的实力,与此同时再攻打菲律宾,就能争取一些时间呢?多了也不奢望,只要能争取到6个月的时间,应该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

你可能觉得奇怪了,6个月搞定所有事,他们哪来的自信呢?确实有自信,别忘了前几年他们入侵中国时夸下的海口是:三个月灭亡中国。如果用希特勒那套闪电战术,赢得太平洋战争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于是日本就在1941年12月7日的早晨,派了飞机偷偷摸摸地飞到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在美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通狂轰滥炸,这就是珍珠港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们现在经常会说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的一次偷袭,其实准确点的表述不能这么说,这应该算是一次奇袭,这中间有啥区别呢?偷袭是在事先不告知对方的情况下突然开战,对方还完全没有和你交手的意愿,你就突然进攻了,这在战争中是个大忌,是个很不道德的事。奇袭是双方已经宣战了,那不管你怎么进攻都是你的战术问题,就不是道德问题了。那这个奇袭是怎么变成了偷袭呢?主要是这里面有个乌龙事件。

当时日美双方谈判,负责指挥战斗的山本五十六在旗舰长门号上等大本营的通知,如果谈判成功,则全部舰队返回基地,如果失败,就立马对美开战。虽然谁都能看出来肯定是谈不拢的,这个仗打定了,不过山本五十六还是反复叮嘱,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宣战,然后再进行攻击,可是在宣战通告发到日本驻美大使馆的时候,译电员已经下班了,等第二天翻译出来的时候珍珠港已经是炸弹横飞,再等下午日本大使馆把宣战书送到美国国务卿赫尔手里时,珍珠港已经被炸了两小时了,赫尔拿到这个宣战书后气得是双手发抖,随后说出了他的那句著名的评语:“我做国务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能做出如此厚颜无耻之事。”随后就把日本大使轰出去了。反正一场奇袭就变成了偷袭。日本的这个骂名也得一直背着。不管怎么说,仗已经开打了。

你看,如果站在日本当时的局势下,偷袭珍珠港还是一步好棋呢。但是问题出在哪呢?为什么他们这种速战速决的策略不奏效呢?其实不是日本的战术有问题,而是一开始对整体战争性质的理解出现了误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场战争的性质和以前的都不一样。以前日本遇到的战争都是有限战,就是依靠一次集中大规模力量的关键性战役来彻底击垮对方,就和街头打架似的,我一口气把你打趴下,你只要认个怂,我就放过你,这就是有限战。正面冲突日本人不怂的,输的一方认怂之后割地赔款,战争就结束了。比如说甲午战争,比如说日俄战争。

但是现在不一样,这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是要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打下去的整体战,整体战就不是街头打架了,是真正的不死不休的战争,这种战争一两场的输赢是没有决定性意义的。

最终,日本就在战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至资源耗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