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写就出局运动&健身体育

姗姗来迟的半马PB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11人  静若无心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跑步我是认真的。我不是那种每天三五公里、动了就好的人,而是马拉松爱好者。有速度的长距离(半马21.095以上)是我对马拉松的理解,虽然速度快慢因人而异,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和不受伤前提下,通过长期训练,跑得更快更舒服,肯定是我目标的一部分。与此相关,研究理论,积极实践,寻找志同道合的、能够相互鼓励的人一起,肯定也是目标的一部分。

元旦上午,去参加迎新跑,上海赛车场四圈,21.6公里,比半马多了五百米,半马成绩1:49,没想到竟然收获了半马PB。P不PB其实真没有关系,只不过这个成绩刷新了2015年的最好的成绩,曾经以为,那是不可能再回去的美好时光。

难道跑步的状态也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貌吗?

3年来,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再也回不到2015年的状态了。那一年,跑步第一年,几乎每个月一次全马,跑过超马,跑过戈壁荒滩,所有的最佳成绩都是那一年取得的,却一直没有受伤。

从2016年开始,每况愈下。虽然也参加训练营,跑各种各样的课表,还斥巨资在健身房里练肌肉,但是跑量只要多了一点点,立刻给颜色看看,受伤成了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事。好处在于,我把“无伤”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奉行养生跑和健康跑。缺点也显而易见,激情没了,裹足不前,自我设限,而且一跑就累,一累就停,不和自己较劲,自称又佛又丧、佛系跑法。

这样的方式延续到18年夏天。

这个夏天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儿发生,我们按部就班地备战上马,周末偶尔会参加一次团训,其余就照课表来。身体原因,我缺了差不多一半的课,跑的那一半,ST短冲也基本不用,长距离是肯定要缩水的——无论哪种情况,我都无条件地原谅自己,只以最舒服的状态。跑友圈内,号称我这样的人多得是。

直到,直到看到同在一个晨跑群的小伙伴上海马拉松跑出323的优秀成绩,她是女生,和我同一年龄,算是跑马界年龄较大的了,正式的跑龄比我还要短一年。虽然起步就算快的,但是要快到全马323的水平(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女子全马318),也实在是匪夷所思。

我们一众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每天都在群里打卡聊天,虽然感慨她跑得比我快,快了不少,我们叫她“小飞侠”,但是也没当回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快得不是一点点,用配速4分30秒去跑个全马,这在我们已经成为梦想。

2017年跑步训练营的台湾教练说,不要对自己的速度设限,我们听了,但是没有感受。可是现在从身边活生生的小伙伴身上,我突然有了全新的认识,群里的小伙伴,也突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被这个成绩震得发不出声来,回头我却看到他们越来越快的配速和越来越频繁的长距离。我还是怕受伤,但是每次养生跑,会尽力跑那么几百米一公里的,训练自己对速度的感知,体会喘不过气来的难受和畅快,把我看过的那么多理论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鲶鱼效应?

这大约就是我时隔三年以后、半马PB的缘由吧。

当然,速度和成绩的追求肯定是无止境的,但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给自己设限,却无疑是勇敢的表现。享受运动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像人生不经历痛苦和挫折无以升华一般。

姗姗来迟的半马PB 姗姗来迟的半马PB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