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的

2023-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黄黄不慌

关于沟通,你要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跟你的朋友、亲人、同事所说的一句狠话,也许就是你们之间说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件事,要知道,言行是可以选择的。静心、深呼吸、控制好自己,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沟通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想法。

我们经常会说“那个人性格就这样”,但实际上,不管你是什么性格,你都可以试着通过调整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


自动思维主要的表达方式

判断。我们看到网络上的一个片段,就判断说这是一个坏人

第二个表达方式是指责。当我们遇到了糟糕的事,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谁要为这件事负责,得找一个人成为指责的对象。

第三个,跟别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强迫或威胁的习惯。

第四个表达方式是比较。“你看隔壁家的孩子”“你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看别的公司怎么做的”,这就是比较。

第五个表达方式叫作视为理所应当,就是“应该的,你活该,你就应该这样”。

自我合理化,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还不都是为了你”

典型的认知歪曲

高兴、生气、害羞,都是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和行为的背后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自动思维源自我们认知的歪曲,而认知歪曲跟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包括原生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学校里老师对你的塑造等。

以偏概全,我们看到一个侧面,就想得出全部的结论

第二个,极端思维。发生了一件坏事,就会想“如果一辈子这样怎么办”

第三个,过度泛化,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佳的现象,就认为全社会都是这个样子。

第四个,预测未来。

第五个,过分夸大和贬低。

第六个,情感推理。不喜欢的人哪怕做对了,你都会挑出毛病来。

第七个,应该思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我应该怎么怎么样”,

个人化的归因。给朋友发一个信息,对方长时间没回复,就认为这个人不喜欢我

认知歪曲的背后是我们内心的核心信念。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感觉到孤立,有深深的社会孤立感,那么他会难以融入社群,难以融入团队。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非常严重的依赖思想,那么他会表现得恐惧不安。

假如一个人心灵很脆弱,他觉得自己很容易受伤,那么他会表现得很容易焦虑。

挫败感很强的人更加容易自责,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跟你说话时总是在指责自己,总是觉得什么都不如意,什么事都很糟糕,那么他自责的情况会变得非常普遍。

优越感特别强的人,容易表现得自私

消极心态的人,容易表现出悲观。

容易屈服于外在事物的人,容易委屈自己。

情感抑制的人,容易表现出来的是不表达。

惩罚感很强的人,容易表现出来的是责怪别人。


怎么调节情绪呢?

你要理解情绪背后有一个东西,我们愤怒也好,伤心也好,难过也好,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些诉求没有得到满足。

然后我们要学会理解情绪,而非按情绪去行动。


和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方法,以下几个问题很重要。

第一个叫作“我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这是重视观察。

“刚刚我内心的感受如何?”,去发掘情绪信号。

第三步,“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探索核心诉求。

第四步,“我准备好说出自己的核心诉求了吗?”。

我观察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什么?我内心中的情绪是什么?我的情绪信号是什么?有什么感受?(不是压抑,是关照)我的核心诉求是什么?(问完这个问题你就冷静了)我有没有准备好把这个核心诉求说出来?这是洞察彼此内心的最重要的方法,重点就是核心诉求这四个字。


学会倾听与自我保护。

共情式倾听就是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感受的这个过程,

倾听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关系。只要耐心倾听就可以解决了。

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

理解就是按照对方所想来翻译他的话。


那如何面对难听的话?

如果对方直接说难听的话,怎么办呢?了解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每一个人在互联网上都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当看到这些暴力性语言的时候,能够看到这个语言背后是一个可怜的、在寻求自己诉求的灵魂,只不过他不会好好说话,他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自己落空的诉求。


有三种生活中的沟通困境

第一个困境就是请求。我们不好意思向别人提出请求,我们也是那个不好意思说出“拜托”的人

第二种沟通困境就是发火。

生气的背后是什么吗?生气的背后就是无能为力。

首先要学会认识怒火。怒火是什么?怒火是心愿落空的信号,怒火是把自身情绪不好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信号,怒火是日后必定会对此刻言行后悔的信号,怒火是把矛盾转化为机会的信号。

控制怒火有七个认知阶段

第一步,回想发火的瞬间。比如朋友总是迟到,你会很抓狂,很生气。

第二步,回想当时有什么冲动的言行吗?比如挂断朋友的电话,并且直接回家,说“不约了”。

第三步,回想一下当时涌现的自动思维。“我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那么生气呢?”

第四步,回想“我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反应”。头疼、血压升高、心跳加速

第五步,回想当时的心情如何。回到家以后,非常失落;久等后感到疲惫不堪。

第六步,请想想自己当时的核心诉求。你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希望朋友守时;希望朋友能够尊重我的时间。

第七步,请想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当时的诉求。


第三个沟通困境是道歉。

第一个情绪是自我合理化与辩解。

一方面觉得“我做错了要给他道歉”,一方面又觉得“至于吗,比我糟糕的人多得是”

第二个情绪是厌恶和憎恨自己。

觉得“我好糟糕,我不是个人,我不配跟别人做朋友,别人都看错我了”。

“虽然我犯了这样的错,虽然我真的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是我依然要往前走,我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我从这件事情中已经学到了教训”。


我们应该怎么道歉呢?

第一步,把让自己感到后悔的言行用观察的方式描述出来。比如“昨天吃饭的时候,我对你说了‘真不像话’,我感到很后悔”。

第二步,我的言行对他人造成了什么影响?

第三步,坦露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每当想起那件事,我都感到抱歉、后悔和内疚。”

第四步,表达出自己想要改正的决心,或询问他人的诉求。

“我不会再下意识地说这种话了,以后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会认真听你说话,不再随便评价你。

先说那个事,然后一定要说出你所认知到的这个事对对方的影响,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最后做出改正的承诺,这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道歉的过程。


怎样把自己的请求表达清楚?

首先想清楚“我为什么想要”,“我为什么有这个请求”,这就是你的核心诉求

第一种叫反馈式请求,当你说完了请求的话以后,你可以问问他“您能不能给我一个反馈”

第二种叫作意见式的请求,就是你说完了你的请求以后,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希望你也能够在这儿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第三种叫行动式请求,说完了请求之后,“那么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接下来你计划怎么样去实现”


那如何能让对方愉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呢?

聚焦于核心诉求,而不是手段或方式。

ד你应该大声一点说话。”(这就是手段和方式,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请允许我帮助和指导你。”(这就是聚焦于核心诉求)

采用具体的表达,而不是含糊其辞。

ד觉得累的话,可以随时来找我。”(这是含糊的)

√“那么每周一、周三,我们可以一起吃午饭。”(这就是具体的)

使用积极的词汇,而不是负面的词汇。

ד真让人郁闷,你不要这么胆小。”(这是负面词汇)

√“开会时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积极的词汇)

考虑可行性,而不是只提些利己的要求。

ד下周的专务会议全权由你负责。”(这是利己的要求)

√“下周我们的会议,由你来主持吧。”(这是可行性要求,不是由他全权负责,而是“由你来主持吧”,给他一个可行性的操作的空间)

用疑问句结尾,留给他人拒绝的余地,而不是用命令的方式强迫他人做事。

ד那就这么办吧。”(这是命令)

√“那么你觉得可以吗?”(这是疑问句)

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在照顾好自己核心诉求的前提下,把你的请求事项说得非常清晰、具体、可操作,而且也替对方考虑。所以,提出请求是一种常见的状况。


在沟通中有时候遇到矛盾怎么办呢?

遇到被拒绝。

要知道他拒绝的是这件事,而不是你这个人。

当你发现你被对方道德绑架的时候怎么办?如果对方在道德绑架,或者提出无理的、奇怪的要求,要果断说“不”。

第二个矛盾就是调节。

如果你想帮助两人化解矛盾,一定要给双方同等的陈述机会,当一方在陈述时要好好倾听。

第二步,请引导双方按照听到的内容,重复对方的情绪和诉求。

第三步,为了满足双方的诉求,需要相互有所作为。为了达成这个诉求,我们来讨论一下双方能够做些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表达感激

第一步,请尝试用所见所闻描述想要感激对方的事。

第二步,请清楚地描述对方是如何满足我们的诉求的。

第三步,请向对方说明这件事的意义。

第四步,请询问对方听了自己的话后是什么心情。


个关于学习东西的规律

无意识·无技巧,对这件事怎么做毫无感觉,不知道,同时也不会。

有意识,但是无技巧。知道怎么做了,但是我还不会

有意识·有技巧。需要动用一点神经元,让自己的大脑稍微专注一点,去有意识、有技巧地做一件事情

无意识·有技巧。把那些工具和技巧内化了,不再成为意识,可以无意识地脱口而出

能力的4个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