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阶层固化?你最可靠的背景,其实是你的才华
最近,阶层固化的话题很受瞩目,在知乎,一篇“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吸引上百万人点击阅读,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文中说:阶层固化正在进行,并且这扇大门就要关闭。
我理解这种观点的来源: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日益焦虑,想要成功的心态越来越强,却找不到捷径。
但我却不能完全认同这种观点。
阶层固化是普遍现象,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当代民主社会,不是当今中国独有。
我住在悉尼,隔壁邻居是一位83岁高龄的老奶奶。她16岁时,跟着父母从苏格兰来到澳洲。全家人的所有财产,只有随身几个包裹,和付得起一个月租金的现金盘缠。
后来,她当了护士,遇到同样来自底层社会、但努力当上了空军飞行员的丈夫,两个人一生打拼,过上了典型中产阶级的生活,并生下三个儿子。
如今三个儿子的状态却各异。一位是车行销售,租房生活多年,勉强维持着家人的温饱生活。一位是普通的政府公务人员。而最小的儿子,则是一位颇负盛名的钢琴家,出入上流社会,整日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在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一日和老奶奶聊天,说起BBC那部有名的纪录片:《7 Up》,我说,里面那些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跟他们父辈的生活方式还是很相近,阶层貌似很坚固,还是龙生龙、凤生凤,没有多大变化呀。
老太太颇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他们不够有才华。有才华的人,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是有机会出人头地的。
她认为,这部纪录片的基数太小,应该找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的学生,做个跟踪记录,再来看看,阶层有没有流动,那才能说明事实。
她告诉我,她的一生,看过太多的人,起起落落。但最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总是那些有所长有所专的人,而不只是有钱或者有权人家的孩子。
如果有人说,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开始形成阶层固化。那么发达了这么多年的美国社会,那阶层固化岂不是更加严重?人们还有机会“鲤鱼跃龙门”、从一个阶层进入另一个层次吗?
我想,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例子,应该是最好的证明。
这两位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乔布斯家的环境可能要稍微逊色一些,他作为一位领养儿,从小跟着经营二手车生意的蓝领养父养母一起长大,据说大学学费都是养父母拿出自己的养老积蓄才完成的。
比尔·盖茨家则是典型的律师和银行家的经典白领阶层组合,是较富余的中产阶级代表。
但如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两位都成功脱离了他们的原有阶层,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晋身为上流社会。
在美国、在澳洲、在欧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每天都在发生。这也就是所谓“美国梦”的精髓所在:每一个人,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背景,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肯努力,都有可能成功。
人生是趟马拉松,衡量成功不是看他的起点在哪里,而是看他能不能跑到终点
我北京的一位女友,35岁的轻熟女,打工的老板却是一位27岁的年轻女孩。但女友对她的这份工作相当满意,因为薪水丰厚;对她的年轻老板也相当满意,因为她才华出众,做老板也拎得清。
她们公司是一家网络新媒体。公司里清一色的年轻90和85后,个性张扬,却又才华横溢。
年轻的女老板,来自小地方,考上大学才是有生以来第二次来北京。第一次来北京的经历,是因为她高中时陪姥姥看病。
女孩在大学期间到网媒实习,嗅到自媒体前景光明,毕业后就自己创业,联合几个背景相似的同学,组成自媒体。从写到采到运营,几乎一个人全包。后来同学出去单干,她盘下整个公司。
那是自媒体运营的黄金两年,她紧紧抓住机会,在市场上异军突出,很快就吸引了大V们的关注,资金滚滚而来。2年后,她在市场站稳脚跟,如今4年过去,自媒体大潮退下,大浪淘沙后,她的公司成了金子,熠熠发光。
这位没有任何背景的姑娘能成功,靠的不是运气、不是背后有人帮忙使力、不是家庭条件优于别人,而是她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如果这位姑娘当初被阶层观念所禁锢,她就不会拥有现在的人生。
在职场打拼久了的人都知道,若想在职场发展顺利,的确需要“关系和背景”。但这个关系是自己的人格魅力、一点点积累来的,而背景是靠自己的才华、一步步努力打拼来的。
只有这样的背景,才最可靠。它会一直稳稳得站在你的背后,不用担心有一天,你的关系和背景不见了,或者变脸了,你的世界也就变了天。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别太纠结起跑线的位置。毕竟,跑马拉松,比的不是腿长不长,和刚开始跑得快不快,谁有毅力,坚持到最后,谁才是赢家。
拼完了爹,还得拼实力
无论生活在哪个社会体制,社会上一些既定规则已然形成,不会轻易被打破。这是事实,但却不是全部。
不被轻易打破,是因为它对进入者有一定的准则要求,而这个要求就是你能打破它的机会。
古代,贫民老百姓想要升官发财,走的是科举仕途。科举仕途就是打破阶层的最好敲门砖。现代社会,教育依然重要,但除了教育这一条途径以外,通向成功的资源更多,就看你能不能想的到、看得到、敢不敢尝试。
有90后人抱怨,我们生活在一个最不好的时代,你看:80后有房有车,70后当上了公司老总,60后已经可以安度退休生活,感叹社会财富都已经被前人瓜分完毕。
但哪个年代的人不是这样呢?我还记得,当初我们这一批70后的尾巴们,刚入社会时,也在抱怨:若早生几年,大学毕业了还能包分配工作呢!
可如今,70后的人混出一番天地了,80后也成长为中坚力量。抱怨从来没有消失,但生活还在继续。
只感叹生不逢时并没有用,最重要的还得靠自己改变命运方向。无论你走在哪条人生道路上,不好好规划你的行程,都可能会偏离轨道。
如果总是跟社会资源更好的二代们比,你可能会心升不平:为什么他们这么幸运,出生就已经含着金汤匙。
但若仔细观察,即使那些拿着金汤匙的人,如果没有学会好好使用它,最后也不一定能享受得到那些本来已经摆在饭桌上的美味。
比如,历史人物刘禅,背景够强大吧?亲爹是刘备,干爹是诸葛亮,可又怎么样呢?他好吃懒做、乐不思蜀,最后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澳洲也有一位著名的富二代,名叫Dirk Rogers,他的父亲Dene Rogers是澳洲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曾是商业巨头Target的大老板。
但这位富二代出名,并不仅仅因为他有一位能干多金的爹,而是因为他现在是墨尔本最著名的街头流浪汉。他游手好闲、吸毒成瘾,还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最终被亲爹扫地出门,靠领救济金和睡在街头度日。
都是富二代,有人成为了王思聪,有人却当上了流浪汉。这其中的分别,不在于他们的父亲谁更有钱更有权,而在于他们谁更有才华,更有实力,将手中的资源变现,并扩展成自己的软实力。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富二代、官二代,都是普普通通的民二代。但这又何妨呢?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公平,很多东西生来就已无法改变,总有人过得比你差,但同样有大把大把的人,活得比你精彩。
能不能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流动,关键靠的是你的才华和实力。与其抱怨责备、愤愤不平,甚至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来安慰自己,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