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满满的芬兰 家长鼓励孩子在运动中获优良品质
芬兰
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国家
家长都鼓励孩子们多运动
难不成从运动中获取幸福感?
芬兰人对孩子的体育运动非常重视,认为体育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会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我的小儿子从小学1年级起,就参加了社区的足球队。足球队的组织者和教练都是家长,政府要给予一点支持,如提供场地,培训家长训练和带队的水平等。足球是男孩子的共同爱好,凡是愿意踢球的孩子都可以参加,一个年龄段组一个队。出去跟其他社区的队比赛时,这些孩子被分成为一人一组,轮番上场。有时一个组里有一个女孩不踢球,就在场上走来走去,其他男孩也不会把她撵下场,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奋力拼搏。教练说,应该给每一个喜欢踢球的孩子均等的机会,至少,孩子在体验足球。
除了机会均等,我想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什么是宽容。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人的能力虽有不同,但大家是伙伴,应当和平共处、共同进步,集体运动项目给了他们培养这种宽容善良品质的机会。
另一个从参加运动中能学到的重要品质,是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体育比赛总是有赢有输,这次失败了不意味着下次没有机会,这次赢了也不意味着下次还能赢,重要的是为胜利而拼搏。儿子所在的足球队几乎每周都有比赛,家长都尽量陪同,为自己的孩子大声加油。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从容面对输赢,情绪波动不大,赢了不轻狂,输了从头开始,颇有大将风度。
有一次,我跟一位芬兰朋友抱怨:“我上中学的大儿子回家后很少看书。”他说:“我想,学校已经教给了他必要的知识,回家就应该休息,锻炼身体。孩子,尤其是男孩,在16岁前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后再在学习上下工夫。有个好的身体,才是今后学习工作的基本保证。
我的这位芬兰朋友,年轻时爱好三千米障碍跑,曾经参加芬兰全国比赛,少十进入前8名,速度滑雪也是专业水平,但他拥有工科和商业管理双学位,生意做得也很成功。他警告我,逼孩子用功学习,其实是在培养孩子“追求完美”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输不起”。
(文章源自《家教博览&现代家长》)
✬本文源于网络,由亲邻整编,
如果你喜欢,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