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做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1088/8e2a6c6f5c35bafa.jpeg)
蔡康永写了一本书,《蔡康永的情商课》。只有几个章节,免费给微信读书的人看。虽然很短。也看出来了蔡康永是用心写的。蔡康永是一个很明白的人。到底什么是明白?
明白人就是那种和自己喜欢抬杠的人,虽然一个小事情。也要想明白,就是蔡康永说的,常常和自己抬杠,和世界抬杠,只有等你死命的抬杠以后,你才真的明白了。
大家都喜欢说认识你自己,尤其是对哲学有点兴趣的人都知道,这个话出自苏格拉底。可是什么是认识你自己。这个话其实很含糊。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心里想的是人生走如何的道路,尤其是和事业联系起来,更加的显得重要和励志。很多人都希望认识自己而去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和生活模式。这样的角度很重要。但是还蔡康永说的认识你自己,尤其是任何认识你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区别。
其实如果可以先去认识了自己的情绪,很自然的你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情绪的人,懂得爱自己的内心的人,也自然会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同时也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特点,也比较有可能事业上成功。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们很多时候是别人相信的事情当做了自己相信的事情。不断了告诉自己,这就是对的。可是别人体会过的对的和错的事情基本是和我们是无关的,我们需要自己去拷问自己真正相信的事情。而不是把别人随便扔过来的观点当做是对的观点。比如书讲到的关于死的事情,讲到死的事情就一定悲观?难道有什么东西可以一直活着不死的?难道我们不讲死我们就不会死吗?难道我们身边的人就不会死吗? 因此,我们自然不用去假装看不见死这个字眼和话题。
我非常同意蔡康永的观点: 让自己尽量变成一个名明白的人,是一件非常过瘾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不管是通过抬杠,看书,思考,透过生活的小打小闹或者大起大落都可以。只要让自己过的明白,只要这一秒比上一秒明白,今天比昨天明白,就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他的书主要是探索情商的事情,我觉得这个词被用的很多,也有很多歧义,反而不如就直接说让自己活的明白点,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情绪更加简单直接,也没有歧义。虽然词用的不一样,但是我很同意他的观点。重点是我们要舒服的做自己。
其实要做到这个舒服的做自己真的很难。第一个原则,当然就是上面讲的 “明白”。 学会不去人云亦云,不让别人来掌控自己的思想。明白就是自己真的明白了,而非别人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其实是发现不了的。只是很自然的用他人的思考模式和他人的思想替自己去考虑问题。
他讲的第二个原则是“刚刚好", "慢慢来”。其实这两个原则其实更难点。尤其是我是如此。我总是对自己讲,要慢慢来,可是还是很快就没有了耐心。起了情绪。
找到情绪的来源,然后把它安置好。放回去,自己要明白放在哪里?
接着蔡康永开始讲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了很多的标签,“应该”,我们人生有太多的“应该”的事情。这些”应该“往往是没有经过检验的,这些标签或是我们的身份,信仰,价值观。有些是我们的个人经历让我们慢慢的而给自己一个标签,有些是偶然的听到人讲,自己也就记住了,然后变成了自己的标签。 比如关于金钱,关于职业,关于学历,有些时候可能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比如很多关于星座的一些非常不值得推敲的标签,处女座就一定很挑剔? 我就是处女座的,我是比较挑剔,但是我知道我的挑剔是在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不喜欢将就。
有标签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是有社会属性和人的特点的。必然有很多标签。但是有些时候,这些标签会限制我们的自由,行动,感受和视野都会受到限制。
当心里有太多的”应该的“标签,心里自然就会出来很多每件事情应该有的样子,如果没有那个样子,我们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情绪这个时候就来了,我们会:生气,愤怒,嫉妒,自卑,猜测,痛苦,自责,埋怨... 有太多的情绪。
这些情绪来了,我们就不再有辨别的能力了,进入了应敌的状态,觉得事事在和我们作对。
因此我们需要好好的审视我们身上的标签,要作自己,就用明白凡是可以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一定是自己要想的。而且这些标签可以点缀你,好好珍藏的,而不是让他们拖垮你,或者用他们去评判别人,评判自己,困住自己。
蔡康永讲,我们需要辨识情绪从哪里来,该如何安放他们。我们需要好好的去探索自己的心路。找到自己的”心“。这个”心“是我们的真实存在,而且是我们以来生存的依据。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与我们无关的事情,但是和我们的”心“有关的事情,都与我们有关。世界永远不会属于我们自己,但是”心“永远属于我们。
我很喜欢蔡康永的执着和真诚。尽管他的思路对我这个学哲学的人来说,有时候有点乱,但是,他专注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 “心”,养护自己的心,照顾好自己的“心”。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探索,我们一定会做一个舒服的自己,尽管道路曲折,需要很多的力气,但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