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支柱:日常场景中的HR魔法棒

2024-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i董小姐

在人力资源(HR)的广阔天地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HR三支柱“,是戴维·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即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和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SSC)。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框架,帮助企业实现 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任。

出发点是:传统6大模块相对于独立、割裂,按照专业职能划分。用 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服务于公司业务,让HR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下面我们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案例来理解下:

用人部门需要三个骨干,把这个需求提给人力资源部后。

1、传统的人力资源会从招聘入手,经过很多筛选,找到3个人,让他入职了,这时招聘这个模块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对于业务部门的输出已完成。单独的一个割裂点。

2、人来了进入培训部,依据自己逻辑和岗位的职责进行培训,至于培训后能否转正、晋升,和前面的招聘同事没关系,他对业务部门的输出已经完成了。

3、该人员来到了业务部门,至于是干了三天还是一个月离职了,和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没有关系了。

4、这时用人部门又发起一个申请,我还是需要三个人。这个对于人力资源部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用另外一个视角看,业务部门的需求一直在,人力资源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满足其对于稳定、高效、符合业务需求的骨干人才的需求。

让我想到应用到产品研发内部的流程,有种异曲同工之处。

客户提了一个需求——》实施按照客户期望的解决方案提了项目问题——》产品同事进行需求分析并完成设计提交给到开发同事。

到此,ta的输出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开发同事是否真正理解了要解决的场景?开发完毕的功能和业务方案是否契合?客户是否完全认可该方案?没做流程串联。

开发完毕后——》交给测试同事——》交给实施同事——》实施同事交给客户。

这时开发完毕后,开发同事的输出已完成,但是至于功能是否能跑通,核心技术上的提测场景是否确保测试同事已知晓,没做后续流程串联。

测试同事按照业务需求测试完毕后,ta的输出已完毕,不去考虑用户是否会使用?是否考虑其它边界场景?流程割裂

上线后,客户是否真正应用起来了,各岗位不关心。

如果没有用起来,有问题要改,继续提需求、优化、bug呗 。

对于研发中心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任务。继续重复上述动作,表面产品研发中心的绩效产出是很高的,处理了许多问题。但实际客户该需求一直存在,一直未能够得到根治解决的。

我们常常说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最终应用效果,而不是你输出了 、你做了、你任务完成了,仅仅止步于此,再于最终结果应用价值,通过分析不断优化迭代。

10个金句送给大家 

流程如链条,断裂则无效,唯有串联,方能创造价值。

客户需求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的工作必须贯穿始终。

跨部门协同,是打破流程割裂的利器,实现无缝对接。

真正的效率,源于流程的顺畅与连贯,而非孤立环节的堆砌。

没有闭环的流程,如同无头苍蝇,难以找到方向。

客户需求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引擎,流程则是连接引擎与车轮的链条。

流程割裂,则信息受阻;流程串联,则价值倍增。

真正的创新,不仅在于产品的突破,更在于流程的革新与串联。

只有将流程真正串联起来,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

打破流程割裂,实现流程串联,是我们持续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

愿我们的工作都能有始有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