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微型文艺

土窑

2021-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深居

过去接媳妇回家,每次都要经过一座桥,离桥不远处有一座土窑。父母在的时候也没有问及年代久远。现在他们不在了,究竟是何年何月所建,要找人考证了。也许是在大跃进时兴建的吧,因为那时大炼钢铁,全国各地突然之间长出了许多土窑。不过,现在更没人再去关心这件事情了,因为这座土窑已被村里人拉土垫地基,彻底的铲平了。

每次经过那座土窑我都感到胆怵,特别是太阳落山后。小时候,母亲爱讲,邻里爷爷奶奶们爱讲:小孩子家,土窑是去不得的,里面有仙家,那是它们的家,抓进去,就回不来了。后来,很大年龄了,路过那里也只是远远的看看,始终不敢近前,更不敢走进去瞅瞅。就是他们的故事给我留下的后遗症。关于土窑的故事,老人们讲起来如真事一般,好象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过似的。

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位磨剪子、戗菜刀的老人,手里晃动着“震惊闺”——旧时磨剪子磨刀的叫卖工具,哗啦哗啦的惊动半条街。老人慈眉善目,白须鹤颜,声如洪钟。对于忽然到来的陌生人,大家见了他像见了天外飞碟似的,感到稀奇。虽然是陌生人,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因为老人说话和气,说话很有水平,绝非普通庄稼人能比的。老人虽然带着磨刀磨剪子的家伙什,可是他的心思却不完全放在生意上,看到年龄相当的村里老人,就会凑过去和大家聊一聊。聊一些如何种庄稼,聊一些庄稼收成的事情。老人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引得大家都开心。聊的时间长了,就带着他的家伙什在村里哗啦哗啦的的走上一圈。左瞅瞅右瞧瞧,转来转去,也没见到谁让他的生意开个张。连续几天,每天都来村里,时间一久,大家就把他当作一个老朋友了,村里的人开始询问他的情况。他叫姚显,住在高帽山,懂些仙术,家里孩子多,不安静,出来转转散散心,清净清净。他也询问大家一些村里的情况,大家也毫不避讳的告诉他,王二麻子生活困难,张三媳妇生了一个傻娃娃,马四身体强壮,干活快。当听说大家的生活困难,闹饥慌时,老人显得很伤心。

这天,村里的一名小青年要结婚,全村人都过去帮忙凑热闹,忙里忙外的,甚是欢喜。年轻人劈柴,生灶,担水;再年轻的后生贴对联,跑跑掂掂;灶前灶后,厨师们忙忙碌碌,刺啦刺啦的炒菜声带着香气飘出来,勾动了多少人的食欲。一片繁忙而又喜庆的景象。

那时,村子里的人都很穷,吃喝也难以为继,家家户户更是一贫如洗,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更是简单而又粗糙。村里有个红白事情,要在半个村子里找凳子,找桌子,凑在一起也是大小不一,高矮不齐的,很难上的了席面,摆在客人面前。正在大家为难时,老人说,我一个亲戚离这不远,有一套新治的桌凳,向外租赁,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他通个信,让他给你们送来使用,是需要花些费用的。不过看到大家生活不易,我可以通融通融,或许能免去这些费用。大家听后认为这个主意好,都很高兴。但是,老人说有两个条件:一是我亲戚乃洁净之人,用后定要洗刷干净才能送回,从哪里取就送到哪里去;二是不能毁坏调换,要原数归还。大家随声附和说,当然,当然。

老人修书一封,折叠起来,用一黄皮手帕包好,告诉众人:此书现在万万不可打开,一定要等到今天晚上九点后方可拆阅,里面自会告诉你们取桌椅的地点和时间,切记要讲究信誉,失去信誉是不能借到桌凳的。说完,老人把修书交给主事的人走了。大家心里疑疑惑惑,到底谁也不敢提前打开它,落一个不守承诺,没有信誉的人。晚上九点,主事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心翼翼的拆开它,上面书写着这几行字:有求必应,今晚寅时,在土窑前告知所借桌凳明细,鸡叫三遍已具备,方可来取。大家看后面面相嘘,大惑不解其中之意,更不知所措。这天夜里,终有大胆的人携桌凳细目前往,始终没有见到有人交接,便把所借名目压在窑前碎砖下。第二天,鸡叫三遍,果然有整齐桌椅摆放在土窑前。大家这才明白,老人并非凡人,是一名窑仙。胆小之人听后颤栗不止,从此,老人再也没有来过村子。有人传言,曾经看到过白胡子老头,在土窑前带领小孩子们玩耍。

一晃好多年,每当有红白喜事,大家都去土窑前焚纸求借,用后足数归还,恪守承诺。后来,有爱占便宜者,每次用后总会缺少数目,不能完整归还。再后来,再去求借,就不灵了。终究是人自己害自己啊。

过去,我只知道仙家要比孤魂野鬼品质高的多,他们不会害人,现在看来仙家比人更能遵守诺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