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加村小教育研究2018村小多...向您学习

互加计划促进乡村教育教学发展实践研究报告 ——以彭水县郁山镇中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187人  彭水县郁山镇大坝教学点李大开
互加计划促进乡村教育教学发展实践研究报告 ——以彭水县郁山镇中心校大坝教学点为例

      一、实践研究背景

      互加计划的实践探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村小(教学点)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建构边远山区教学点课堂教学体系。基于村小教学点师资配备的极度失调,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学点都没有专业化的音、体、美、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在这些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二、强化村小(教学点)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建构边远山区教学点教师培训学习体系。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几乎处于零的阶段,他们无不强烈的感受到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状态,且村小教学点的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现状也不容乐观。

      第三、村小(教学点)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与探究,是促进村小教学点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进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互加计划的推广,将最大可能地把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应用于村小课堂教学以及师资培训之中,促进村小教学点教师的专业素养,缩小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达到公平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实践应用探究是为了真正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互加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了促进村小教学点专业成长,进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作为促进村小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就是支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 基础教育课改理论

      在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打背景下,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村小教学点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和可能性,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是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乡村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互加计划”中的专家讲座、助教经验分享、师德课程、专业课程等能有力地推动信息闭塞的村小教学点教师的师资培训,而运用“互加计划”进行师资培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村小教学点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村小教学点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之一。

    (三)现代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而终身教育是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和“互加计划”师培课程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推动村小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村小教师课堂教学素养,促进村小教学成效。由此可见,现代终身教育理论同样是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一个科学理论。

    (四)教师教学反思理论

      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坚持反思有助于总结实践,升华经验;有助于发现不足,渴求新知;有助于增强理性,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互加计划”网络资源的应用,村小教师可以通过资源中的专家讲座、名师上课、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在微信交流群中讨论交流与反思。经过对教育资源的不断应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而逐步实现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需求,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共享城市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因而,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同样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在村小教学点中应用“互加计划”师培资源进行村小教学点师资系列培训(理论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技能,改变教师教育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以“育人为乐”,学生快乐学习,师生共享成长,从而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通过应用“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促进音乐、美术、科学等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与孩子共享成长的幸福。

      (二)研究内容

      1.利用“互加计划”资源对村小学教师进行理论、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促进村小教师的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

      2.应用“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对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生成可利用的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实效。

      四、实践研究历程

      (一)课题理论学习,奠定研究基础

      2016年7月30日,李大开老师应“阳光书屋乡村信息化教育行动”执行总监高任骋老师的邀请,参加了由阳光书屋乡村信息化教育行动联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的“乡村‘微型学校’发展研讨会暨阳光书屋教师发展基金年会”: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韩嘉玲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兰州文理学院张兆勤副院长三位教育大咖阐述了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发展方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关于教师发展和学前教育案列的分享,为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在我校的链接应用、师资培训学习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链接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课程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9月27日,青海省电教化馆赵敏馆长、李建林主任以及青海省乐都区、平安区、湟中县教育局的领导以及17个教学点的老师22人,莅临我校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会上李大开老师、青海省乐都区共和乡许家寨教学点的孙长锦老师、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阳坡教学点的吴琴老师分别就各自学校在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和学校的研修活动,各个学校所取得的成效,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链接与实践运用所形成的学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两地的老师都收获满满,县进修校龚建涛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要求大坝教学点的全体教师认真吸取其他教学点的先进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链接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们享受到均衡教育。

      12月8至9日,李大开老师在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参加了由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举办的“《电教世界》暨市教育技术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培训”会,《电教世界》副主编仁善儒首先介绍了《电教世界》的发展历史和在内刊中的地位,然后从文章的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文中引和参考文献八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教育技术征文写作格式规范,为我们今后的实践研究成果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优秀实践与研究成果展示环节,参会人员一起分享了7位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经验,总结优化教育教学的技术运用方法,给我校链接优质教育资源中提供了有力的参照,特别是在我们如何让网络优质教育项目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合理运用链接优质教育资源建构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指点了方向。

      (二)专家引领,指明实践研究方向

      2016年6月23日、8月12日、2017年6月7日,学校在彭水县“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志愿者驿站”万建明主任的引荐下,北京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项目官员甘琦三次来到我校进行应用网络教育进行“双师教学”模式指导,为“双师教学”在我校的生根发芽打下了基础。

      2017年6月7日,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专家一行再次来到我校,开展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双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首先,各位专家观看了吴邻琼老师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上的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和李大开老师应用“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的美术课——《美丽的孔雀》;展示课后,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理事长汤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王继新教授、友成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甘琦主任、彭水县双师教学项目负责人万建明主任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对我校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双师教学”取得的初步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王继新教授对我校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双师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指导,为我校今后的“双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有效地促进了“双师教学”在我校的健康开展。

      12月9日,李大开老师在中央财经大学参加“第九届人力资本国际研讨会2017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会”中的“双师教学”项目评估分论坛上,李大开就我课题组应用“互加计划”和“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实践运用探究历程以及初期成果做了《一所乡村教学点的数字教育之旅》的报告,友成基金会秘书长苗青、项目官员甘琦和刘树静老师,中央财经大学刘智强和杨帆征教授针对我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途径以及初期成果给与了肯定年,并针对其中的短板进行了指导,为我课题组的后期研究工作保驾护航。

      2018年2月4日,李大开老师有幸参加了沪江网的年会,在年会上,会见了熟悉且陌生的吴虹校长、陈嘉仪等互+小伙伴,彩虹花时朝莉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课程教学的优秀教育局领导、教师,在各位就“村小实践进行时,不同角色双师模式下的实践经验”、“教师成长进行时,青椒计划如何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进行对话沙龙,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指导、集思广益以达到共同进步,为我校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开展集聚了内驱力。

      4月13日,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王晓都执行主任、关工委杨岳林副秘书长,重庆市教委关工委郑金城副主任、关工委蒲晓容副秘书长,沪江网小梁老师,彭水县关工委万建民副主任、基教科邓超科长莅临我校开展“双师教学”调研活动。调研组首先观摩了李大开老师的一堂“互加计划”公益网络课堂舞蹈课——《维吾尔族的小姑娘》,一堂吴邻琼老师音乐课——《国旗国旗真美丽》,一堂由罗茂老师的艺术展示大杂烩(剪纸、纸球粘贴、折纸、绘画),三堂课都得到了调研领导们的大加赞叹。座谈会上,万建民主任分别从对双师教学的认识、活动的推广、资源库的建构和反思四个方面汇报了我县“双师教学”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随后李老师就沪江网“互+计划”网络课程选课、课前、课中、课后具体操作以及网络课堂开展对学校师生带来的变化回答了王主任“结合实际,谈谈双师课堂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这一问题;基教科邓超科长指出如何避免将“双师课堂”开成“双放课堂”;最后郑主任就本次调研活动以及”双师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总结:充分明确双师教学实施的方向,加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强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为我校资源的链接与应用指明了方向。

    (三)校本研修,注重实践

        2017年3月30日,我校举办了“数字教育资源暨沪江‘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课堂应用”交流会。李大开就沪江“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课堂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分享:一是应用程序,即下载沪江Cctalk软件——安装——申请账号(设置密码)——登录——加入课题群——学习、教学;二是应用模式:直播课堂(有利于与直播老师的互动交流),回放课堂(通过播放、暂停、快进、反复播放等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最后,各位教师就资源的应用经验进行了分享,促进了只着重于语文、数学学科建设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课程教学目标。

        5月24日,郁山镇中心校组织郁山镇各个村小到我校参加了“资源运用”展示课活动。 罗茂、梁中俊和李大开三位老师展示了三堂“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展示课后,全体教师就三堂课进行了研讨交流:充分利用也有资源,促进村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深度挖掘各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助力我学区教育教学发展。

      10月20日,我校吴邻琼老师在彭水县教育关工委、退休教师协会的组织下,到龙溪中心校开展“送资源”“送培训”“送示范”活动,将我校资源应用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与运用。展示课上,吴老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与多年教育经验相结合,展示了二年级音乐《金孔雀轻轻跳》让孩子们耳目一新,让我校“双师教学”的教法得以展现,让“双师教学”的优势得以凸显。

      五、实践研究成果

      (一)学校

      1. 突破音乐、美术、科学等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

      我校位于我县西南60余公里,距郁山镇11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有学生67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留守儿童,全部走读;有教学班6个,教师7人,平均年龄43.8岁,没有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和科技老师。因此,我们学校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一人一班),师资结构失调(没有专业的艺体教师),学生流失严重(家庭富裕一点的学生都转入城镇中心校了),留守儿童(现在留在村小的学生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隔代管理(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监护)一系列的困境,同时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已。

      2017春,在陈丹老师的引荐下,我成功申请了“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于2月14日收到了邀请函,并于15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小学一起参加了“互+美丽乡村”的开学典礼,开启了网络在线课程应用探究之旅。

        “互加美丽乡村”的链接,给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特别是为薄弱学科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互加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夏加儿美术、彩虹花晨读、鲨鱼科学、微笑音乐、网络素养、快乐手工、生命教育、酷似熊阅读、律动舞蹈等一周20节在线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在2017春选择了夏加儿美术、微笑音乐、快乐手工3门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应用,我校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烈了,于是从2017秋开始,我又增设了鲨鱼科学、韵律舞蹈、彩虹花和阅读等课程,丰富了我校的课程内容。

        “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链接与实践探究,让原本只是在课表上展示的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课程在我校落地生根,并得以茁壮成长。

      2.探究的历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公益机构的帮扶

      我校同无数村小教学点一样,深处大山深处,几乎无人注意。一般来说,到校指导工作的不外乎是中心校领导的常规教学检查,很少听说有省市级领导莅临学校指导工作。

      而我校在加入网络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探究,“互加计划”和“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实践探究以来,学校便突破了“深处大山深处无人问”的尴尬。在网络课程实践的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县教委领导的特别关注,每每开学之初,总会有一两个县教委部门领导莅临学校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引来了市内外专家、学者的教学指导:如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友成基金会甘琦主任、雨晴老师,重庆市教育关工委郑金成主任,四川省教育关工委王晓都主任,青海省电教化馆赵敏馆长、李建林主任以及青海省乐都区、平安区、湟中县教育局的领导莅临我校开展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探究交流活动以及“双师教学”指导,给我校的网络教学探究保驾护航,得以健康发展。

      在2017年5月29日的“双师教学”研讨会上,来了县教育领导的大半壁江山,从教师进修校校长到教育科研部部长、再到学科教研员、再到县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领导、再到县教育关工委主任、再到片区教育督导室领导、再到中心校领导和辖区村小教师一行30人参加,通过示范课、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了我校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的链接与实践应用。中心校涂贵林校长开玩笑说:我堂堂中心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都没有这个规模。

      在“互加计划”、“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与探究过程中,我校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得到了各公益组织的关注与帮扶。2017年6月9日,由上海大陆集团为我校筹建的大陆图书馆举行典礼活动,为我校捐赠了1320本图书和图书室配套设施,填平了学校图书匮乏之困境;2018年4月,在彩虹花和阅读创始人时朝莉老师的引荐下,又为我校提供了高段共读课的书籍,通过担当者行动为我校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弥补了我校共读课程开展所需的书籍;6月,李大开老师通过“一公斤盒子”盒子君老师成功引进童书捐赠项目,接受捐赠适合低段阅读的500多册图书,成功化解了我校缺少适合低段阅读书目的难题。

      3.以“互+美丽乡村”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填补主题教育活动的空白

      作为村小教学点,主题教育活动历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短板。以至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个性教育、亲子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很难融入到活动中,发挥其活动育人的功效。

      自从2017春加入“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以来,在互加小伙伴安妮、咖喱、春春、君君、丝丝、彩霞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3月开展了“手绘风筝·放飞梦想”亲子活动、4月开展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植活动、5月开展了“感恩母亲节”感恩活动、六月开展了“六一大联欢·航空科普节”活动、11月开展了“感恩蓝丝带”感恩活动、12月开展了“村小大联欢· 迎新春庆元旦”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感恩了、快乐了、自信了…….

      4.“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实践应用,校园文化更具特色

      校园里,草木传情,栏墙对话,“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成果随处可见,墙壁上装点的绘画作品是孩子们通过学习“快乐手工”“夏加儿美术”后完成的佳作;清晨,悦耳动听的歌声是孩子们通过向网络中的名师大家所学的“快乐音乐”;课间操,孩子们做着的《拍手操》,跳的《我是小太阳》《快乐出发》《最美的光》《铃儿响叮当》等舞蹈都是通过“韵律舞蹈”所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有效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5.“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开展,给学校搭建了出彩的平台

        “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开展,使我校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出彩的平台。

        2017年春,我校参与了“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堂一周岁生日”活动,选取了快乐手工、夏加儿美术、微笑音乐课程,荣获“积极参与奖”。

      2017秋,我校获第一周、第三周优秀参与活动,在“金色九月·精彩课堂”表彰中获“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九月优秀学校”,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鲨鱼公园科学课程十月、十二月优秀实验学校,翗翗教育“新星奖”。

      2018年4月,我校积极参与“上海教育博览会互+计划乡村儿童艺术展”,18位孩子的21幅作品入选,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6月参加了“翗翗教育”的第一届互联网舞蹈大赛,我校参赛的五支舞蹈:其中吴邻琼指导一年级的《我是小小兵》、杨本平和梁中俊指导二年级的《最炫民族风》、罗明琼指导三年级的《手牵手》和梁宗波指导五年级的《最美的光》四个节目荣获优秀奖,李大开指导六年级的《我们的六一儿童节》荣获二等奖;6月底互加美丽乡村期末总结会上,荣获“2018春互+美丽乡村优秀学校”、“手工书法优秀展示学校”、“夏加儿美术优秀展示学校”。

      7月2日,我校12名学生应郁山镇大坝村民委田银峰支书邀请参加了大坝村民委开展的“留守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示了《最美的光》《手牵手》《海草舞》《快乐出发》四支“韵律舞蹈”,得到了参与活动的各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开展,拉进了我校与名师课堂、优秀学校、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距离,搭建了一个出彩的平台。

      6.以“互加计划”为杠杆,促进校园硬件设施的改善

      引入“互加计划”一年来,我校在彭水县乃至重庆市的村小教学点都是有名的,因此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领导莅临学校调研活动,以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县级教育部门的关注。

      2018年暑期,在中心校张国胜校长和李大开老师的配合下,为学校迎来了整体大维修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彭水县教委直接向中心校下达的命令),同时也为学校争取到了重庆市教育扶贫资金5万元,将为学校添置教学一体机4台,为学校今后的网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

      1.收获荣誉,提升乡村教育幸福感

      在 “互加计划”“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师生经历了一系列辛苦的探究历程,同时体会到了收获的幸福。

      2016年秋,李大开荣获中国网“中国好教师”、王成林老师获县级“先进个人”;2017年,李大开荣获郁山镇“优秀教师”、2017秋翗翗教育舞蹈韵律课程“最美助教老师”和“韵律创新奖”、“互+美丽乡村优秀校长”,吴邻琼、梁宗波、梁中俊、荣获郁山镇“优秀班主任”;2018春,李大开老师荣获“2018春互+美丽乡村优秀助学”, 吴邻琼、杨本平、梁中俊、罗明琼、梁宗波和李大开老师荣获“翗翗教育” 第一届互联网少儿舞蹈大赛“优秀指导老师”;7月,李大开老师荣获TCL烛光奖创新奖,并在深圳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烛光课堂培训;8月,吴邻琼老师荣获“小狮子计划”鼓励奖,李大开老师荣获“小狮子计划”优异奖,并在8月5日作为480名代表之一进行网络直播展示。

        各项荣誉的获得,满足了教师的自尊感,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成就,获取了职业幸福感。

        2.开辟了师资培训新模式,促进乡村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培训,必须在中心校教科室领导的统一调配下,利用周末等时间外出学习培训。因名额有限,学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投入大且受舟车劳顿之苦,不易全员参与。

        “互加计划”和“青椒计划”的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甚至是一个手机下载CCtalk软件加入66666666、20170910学习群就可以连接名师大家的讲座,特别是手机异常方便,在家中、在路上、在公园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参与学习,即使错过了直播时间,还可以利用回放进行学习,完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解决了投入大、无法解决全员参与的限制。

        青椒课每堂参与人数都在1万以上,如果不是网络的链接,作为一位村小教学点的教师,一周两次或两次以上链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名师大家的讲座是不可能实现,而且更不肯坐在家中就能分享全国各地名校的宝贵经验。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会给一次心灵的洗礼,进而促进乡村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学专业写作,促进教师深度思考

      在“互加美丽乡村”吴虹校长的引领下,各位教师养成了应用美篇、简书记录与分享课堂教学成果,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的交流分享,通过抱团取暖,达到共同进步。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李大开老师撰写了200多篇美篇,6万多字的简书,在这近20万字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我校在网络在线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历程,同时也呈现出我校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进步。

    (三)学生

      1.“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在“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享受到了大城市名师大家的优质资源,从前名存实亡的音、体、美课程如今在乡村教学点落地生根,让孩子们在艺体课程中越来越自信,艺术素养得到了启蒙。

      学校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调研时,总会收到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的佳作。至今,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已经送到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教育大师们,最让孩子们终身难忘的是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了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理事长汤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上海大陆集团副总裁胡美珍女士以及两位外国友人,并得到了他们的赞美。

      “互+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程的实践,让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作品从无到有,从校内传到校外,再到祖国的各地,最后走出国门,传到外国友人的手中,有机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激情;而音乐学科链接了国内名师的课堂,让乡村教学点不再死气沉沉,从此充满了歌声,处处留下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乡村孩子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2.“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让孩子们有了出彩的机会

      “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实践应用,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自信,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017春季,在参加郁山镇中心校组织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手抄报评比中:王袁获一等奖,曾兴宇、曾如意获二等奖,吴春连、王秋月、王正美同学获三等奖;秋季,李新宇的《对毒品说不》作品入选县级评比活动;6月,李大开老师班上的王袁同学荣获彭水县教委颁发的“三好学生”荣誉证书;在12月7日的“放飞梦想”乡村航空科普(全国)远程邀请赛中,来自北京、内蒙古、甘肃、湖南和重庆五个地区的12支队伍,李新宇、梁好和梁娜娜三位同学应用自制绕标飞机飞行表演中,斩获集体一等奖的佳绩,梁好、梁娜娜荣获一等奖,李新宇荣获三等奖;秋季,王轩宇、吴艳丽、代雪琴、吴春连、李新宇和常艳丽荣获“互加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堂“美丽之星”称号,王贵源、曾欢、王家乐、王健康和王秋月荣获“互加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堂“成长之星”称号,向玉星、吴翠萍、吴吉丹、王海洋和曾如意荣获“互加美丽乡村”公益网络课堂“进步之星”称号;2018年4月,学校积极组织孩子们参加了“上海教育博览会乡村儿童艺术展”,王秋月、常艳丽、王海洋、曾如意、李新宇、代雪琴等18位孩子荣获“小小艺术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上,常艳丽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感谢老师给我们链接了这么好的课程,让我们也享受到了优质的课程,感谢沪江,让我们山村孩子登上了这么高大上的舞台,谢谢,我们会继续努力,尽情的展示自我;5月,李大开老师第一次带领梁好、吴吉明、李新宇三位同学参加彭水县2018年上半年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吴吉明荣获二等奖,开启了我校科技活动县级比赛的帷幕;6月,李新宇的科学小论文——《自制放大镜》获奖市级二等奖……

      正是以“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佳绩。一张张奖状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感受到了山村教育的不一般,同时也让孩子们有了出彩的机会。

      六、后续研究工作方向

      (一)加强实践,不断完善

      我校在“互加计划”“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经过一年半的的应用实践探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接下来的“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实践应用中,我们将从“减、精”两字上下功夫:“减”即减少网络课程的科目,“精”即把握课程的精准度、上好学透,领悟学科精髓。切忌将大课表上一周20节课都想上,忽视了学校常规课程的正常开展,在下一学期,我校将从“快乐手工”“夏加儿美术”“韵律舞蹈”三门大课入手,再结合班级实际合理链接如“创意写作”“彩虹花和阅读”课程,形成班班有亮点、学校有特色的境界。

      其次注重课堂教学应用实践,通过校本研修平台,及时研讨-总结-升华,完善“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资源应用模式的建构,并推广到更多的村小教学点实践,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及时收集、整理、总结

      针对“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互加计划”实践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我们要加强实践各种过程材料和成果资料,积极动员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整理,进行总结撰写,形成论文集,为研究积累丰富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