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驿站简村夜话简友广场

做具体的人,才是生活的王道和永恒的旋律

2024-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史之家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豆瓣上,有这样一句热议的话:做具体的人,从宏大叙事中出逃!

一个越来越喜欢做具体的人,就会越过越真实、自在。

那怎么落实到做一个具体的人,有以下3点可帮到:

1、多和现实中的人产生连接,就是多粘烟火气

多和爱自己的人产生连接,去聊天。

2、全心全意做一件事;

是学生就好好学习,是打工人就好好工作。如此,可感受心流!

3、坚持阅读

阅读,能让暂时脱离生活,又能更多彩地回归现实。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太多升华。

说到具体,最近的我,是深有感触。

因为前些时,下暴雨的缘故,父母从那院子,搬到现在的小区来住。

实际上,在我工作后,跟父母住一起的机会,就很少了。

这次是极少的一次,和父母同住同吃了,有这么长的时间。

白天,他们还去那院子忙生意,晚上回小区住。

父母有早起的习惯,几乎每天五点左右,他们都醒了。

可这时毕竟太早,他们往往会再睡一个小时,六点起床。

六点,对于上班的我来说,也是一个挺早的时间了。

而这时,母亲都要开始忙碌,准备着做早饭。

不到一个小时,早饭就做好了,也就是7点不到,就要吃早饭。

这个点,以前我常常还在睡觉。

但父母在,他们还要让起床,一起吃的。

说实话,六点多坐在餐桌前,吃着母亲做的早餐,既甜蜜又痛苦。

毕竟太早,又不饿,还得陪着一起吃。

我下班的时候,正常是傍晚六点四十分。

但此时,父母都还在那院子,不停得忙碌着。

这个时间,他们的生意更忙些,主要是回收二手电器的人也回来,赶在这时来售卖。

也就是说,父母他们回来,基本要到八九点了。

我等了几次,肚子饿得实在要造反,就不再等他们一起晚餐。

只是从这生活中,我发现父母的早餐,都在早上六点多。

而晚餐,基本上到晚上八九点。

他们置身其中,不知道感受到艰辛没有。

我忽然觉着,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牺牲,某种程度上的伟大!

作为从农村来到城市,一无所有讨生活的人,是没有什么资源和背景,更谈不上什么享受和美好。

有的,也只是吃苦拼命挣扎奋争。

在我落魄和迷茫时,觉着父母的这种精神,该是我学习的地方。

他们的吃苦劲头拼命精神,正是最终让他们在这个城市,立稳脚跟的根源所在

在我们附近,生活着我叔家的一个姐姐。

她也是这种,一心扑在具体生活上的人。

她走的路,跟我父母的方式,几乎十分相似。

她是一个人开的理发店和美容店,完全靠自己撑起所有场面。

经常到了十点多,都还见她在发朋友圈,发加班的状况。

我的这个姐姐,也是个能吃苦的人,没有抱怨过,全心全意于工作上。

其实,人很多时候迷茫,大概就是缺少了这种落实下去,扑生活的耐心和诚心。

普通人,如我父母和我的姐姐,他们都是非常具体的人。

虽然,没有什么好资源,没有什么地位。可生活的意义,大部分就在于真实和具体。

早上出去跑步,每次见到路边,很多推着三轮,或开着面包的摊主,早早开启了一天的早市。

耀眼的阳光穿过树叶,如同一束七彩虹铺下来,看上去光线如此明亮多彩。

晨风拂过树梢,也吹起女摊主的长发起伏着。

每个摊主脸上的沧桑、风尘之色,在阳光照耀中,晨风吹拂下,扬起了一种淡淡的欢愉之感。

这些生活在低层的人,都想趁着早起的时光,赚些许的生活费。

这个世上,每个普通人,想要站稳立足之地,具体、真实、落地的精神,才是永恒不变的核心。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