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视角看这次P2P备案的暂停/延期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Hyolee

本来这篇真心不想写的,因为怕被删。

那写了不就白写了……

研究这次政策的出台,我们首先要研究整个社会的大方向。

在2018年以后,整个金融政策都处于强监管的状态。

安邦的控制人被抓,就给整个金融市场有了个很明确的信号。

未来1-2年,郭嘉的金融行业基本不可能有太多大规模的创新。

大家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生意,让金融回归于实业,这才是政府想看到的。

对于P2P行业的备案监管,在我看来,也是这么回事。

起初郭嘉的政策是希望严格控制平台数量,杜绝资金池,确保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所以才有这些管理条例出来。

而在实践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那些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因为业务量庞大,项目错综复杂,在备案面前有特别大的难度。

反而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甚至没做过什么业务的平台,从符合监管要求来说,是非常容易通过备案的。

如果按这个节奏,未来能备案的,都是一些小平台。

那些实力雄厚的平台,反而不能备案了……

可问题是,这些小平台备案后,就真能够稳定的发展么?

并不是啊~

由于他的背景实力在那,抗风险能力会非常弱。

有可能因为某一个小型事件,就导致平台出现问题。

那这样下去,不就打金融办的脸了么?

那以后金融办互金小组,每天不用干别的,忙着去各个平台去救火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国家最初的监管方向,还是希望那些有实力、有背景的企业来做这块业务。

草民们,你们就别闹了,哪凉快哪待着去~

我之前也说过了,P2P实际上等于做了两块业务:

网络小贷+公募基金。

因为他本身有放贷的功能,

又有吸储的功能。

这么逆天的功能,如果按现在网络小贷+公募基金牌照的价格,不说多了,最少得1个亿吧?

而且以前有这些功能的是哪些机构呢?

能够从互联网面向大众吸储,能够通过线下拓展借款业务的,那只剩下银行了啊。

实际上,P2P就是个投资利息和借款成本,都比传统银行高不少的银行。

这种机构,可能让你一介草民来负责运营么?

必须不能啊。

这必须都是郭嘉队的事情。最不济,也得是土豪队的事情。

这监管层发现了不对的苗头,开始急刹车了。

还有一个原因,假如这次6.30一刀切了。

那么被切到不能备案的平台,待收余额加起来最少几千亿吧。

这家伙,如果这几千亿的存量一起出问题。那就是个社会性事件了。

你作为当地金融办的领导,在你的任期内,如果有这种事件发生,

你的升官之路就到头了。

所以这帮金融办的领导们,其实特别不愿意去推动这个事情。

最好是在自己任期的时候,这个事情尽量拖着,等我调走以后,你们继续弄,我就不管了。

政治生涯才是一切啊~

我曾沟通过几个地方的平台,基本上,只要你不主动找金融办推动备案这个事情,金融办肯定是不动的。

做好了无功,做不好,那就是大过!

换做谁,都不愿意做这个事吧……

能拖就拖呗。

问题是,国家不管也不行。

不管,就会有更多的海星宝、善林财富出现,整个社会也会动荡不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搞不好,乌纱帽都不保,那就更亏了。

所以,监管,只是第一步

第一步,是让你们先进来,我先挑一挑,有哪些是背景实力强的亲儿子,哪些是有钱的干儿子,哪些是没背景没实力的别人家的孩子。

几个回合摸底下来,领导们就门清了~

备案这个标准,也不能有区域对待,不能你在新疆就标准低,在深圳就标准高。

必须统一化!

不然我在深圳备案不了,我迁去漠河,就能备案了?

所以最后定完标准,能过这个标准的,就可以进门。

拿到门票,你以为就过关了?

可能国家的第二步等着你呢!

什么是第二步?

没错,就是牌照制。

国家对于备案的平台,再选出一部分,颁发互联网金融牌照。

而能拿到牌照的,要么就是有爹的,要么就是有钱的。

这样,就无形提高了平台的门槛。

那时候平台真要出问题,也就一两个,不至于一连串的。

其他的小平台,你们就爱死不死,自己消亡吧。

当然,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特别不希望第二步发生。

不然,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毕竟像我这样的屌丝,一看就是隔壁家的儿子啊~

而金融的创新,也就戛然而止了……

文转自:老七玩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