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营.FH0258.申龙斌:多走一步,找准一件事,持续做下去
5月8号、9号在潜能营里连续听了2场课,一篇是胡一刀关于发现职场潜能的分享,一篇是易仁永澄的目标管理课,听完之后我对后者更有感觉,因为有些话语正好击中了我的要害。
我践行GTD之后,在2013年通过张永锡知道了易仁永澄,后来还加了他的微信,知道他在威海,可惜一直没有当面交流过,只是从他的博客上读了不少干货文章。
我曾炫耀过最近5年来做过的一些事情:
- 自学Objective-C,用了一年时间,在苹果商店上架了一款iOS小程序
- 读完了100本书,每篇笔记都发布在博客上
- 半年读完了10本英文原著
- 用C#写了一款人工智能中国象棋程序
- 研究并实现了Eclipse油藏模型解析程序
- 自学了R语言、Go语言
- 每天写给孩子一页纸,只写了31篇
- 编写点格棋程序,与孩子进行人机大战
- 组建“分享与成长”收费社群,共同成长
- 在新生大学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网络直播
- 学习并实践定投、美股、比特币、众筹等投资理财方法
- 边学Python边写《零基础学编程》系列文章40篇
- 养成了记录时间日志的习惯,每周回顾,每月总结
- 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结,发在个人博客上
而永澄一上来就指出,别做那么多,只做一件事就够了,直击我的痛处。实际上我也感觉到虽然执行力提升很多,但做的事情太杂,目标太散。而永澄这次的目标管理课,既有高层的思维框架,还有可以马上践行的方法论,很受启发。。
别做那么多,只做一件事就够了
前几天秋叶分享了《定位、卡位、上位》课程,认为要找到自己的初心,集中火力向一个地方开火。我也通过一些思考和简单的市场调查,初步排除了几个定位选项,但仍发觉找到自己的初心并不容易。而这一次永澄提供了一种思考办法,值得借鉴。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追求进步的人会觉得自己会得太少,旁边的人太优秀,所以想做的事情特别多,内心就容易焦虑。我曾经在一块听听分享过《用GTD战胜拖延与焦虑》,这是一种在执行层面上的方法,而更高层的一种思考方法在永澄的这篇分享中。
我从去年7月开始陆续在“得到APP”上订阅了5个专栏,一开始还能认真阅读和实践,但到后来,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严重不够用了。现在除了李笑来和万维钢的内容,其他的专栏都很少打开了。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做许多,永澄指出了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三种原因:
- 资源导向:有人喜欢把周计划填满,不留空隙,以为时间、精力挺多的,但稍有突发事件就会把整个计划弄乱。
- 自以为是导向:人总会略高估自己,心理学名词叫“标准九”,一名标准7的人,因为整天与标准5的人在一起,所以会以为自己是标准8,甚至是标准9,从而会选12分的事情去做。
- 表面结果导向:看别人做了APP、微商、公众号、直播,自己也去做。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大概占了2和3两条。国企里充满了整天混日子的员工,自己在国企染了20多年,顶多是标准7,却感觉自己到了标准9,会选一些不符合自己情况的事情去做。
去做APP、公众号、直播,这三些事都说中我了,曾用了一年时间做了一款APP,但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发现做这件事的真实初心已经非常模糊了。我从博客平台转换到公众号平台,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因为这是一种输出,用输出的方式把思路整理清晰,也可以倒逼自己的输入内容的质量。直播,我实际上也就做了一场,是浓缩整理了5年多的GTD经验而成的。本来还想做几场编程相关的直播,听了这几次课后感觉得仔细想清楚了之后再行动。
现在看来,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是一件坏事,但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太大,还与自己的初心或目标不符时,可能就是走在一条弯路上了。像秋叶在《定位》中所说的,我下一步还得把事情列出来,一件一件地排除,直到剩下一件。
在众多选择中,做哪一件呢?紧接着,永澄给出一个方法和5条原则。
多走一步、五个原则
一个方法:多走一步
从许多事情中拿出一件事来深入思考,设想你已经达成了这个目标,再多考虑一步,下一步你想做什么呢?再下一步呢?这样逐层推导直至不可推导的目标,此时可能能够发现你做这件事的初心。而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再反过来寻找,更有可能会出来一条全新的路径,你下一步要做的事情(Next Action)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种思维方式很像下棋,在走棋之前多看几步,就能击败绝大多数普通棋手,而特级大师则能够计算到10步之后的变化。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果然不假。
五个原则
思考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还有5个参考原则,辅助进行判断。
(1)价值原则
做一件事,对他人来说一定要有价值,价值越大,能够得到的回报才越大。
公众号文章的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个原则,写自嗨的文章本身也没有错,能让自己获得愉悦也挺爽,但对读者来说,收获甚微。我写公众号有9个多月了,看看后台的统计记录,阅读量较大的就是节省读者时间、引发读者思考、给出方法指导方面的文章,只有有价值的文章,读者才会自愿转发。
文章名称,7日内阅读数,7日内分享人数
- 践行GTD五年多,99本书精要,1444,134
- 读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519,35
- 订阅《通往财富自由之路》3个月后,我做出了哪些改变,393,28
与人交往、团队合作时也存在这种价值交换的原则。首先要想到能够帮助别人做到什么、为团队做出什么贡献,再去想自己从别人获得能量、得到团队的帮助。
最近参加IP潜能营,受班长等人启发,用C#写了一个程序,生成了一幅群头像的全家福(感谢楠子帮助下载了所有头像图片),算是给群做点小贡献吧。
(2)认知深度原则
做完一件事后,是否有利于认知深度的提升,提升自己更长久的竞争力。努力去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穷人思维只关注短期的眼前利益,而富人们看得更长远。
写公众号文章也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追热点,文章很快就过时;另一种给人以思考,需要好几天去消化,这种文章更有生命力,也是李笑来常说的“长销文”。
永澄在分享中推荐了刘未鹏的博客,我10多年前受了刘未鹏的《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写博客》的影响,坚持在博客上写作,那些内容留在那里,做为一种存在,可以让别人快速了解你,建立起链接或信任,而这些信用则是将来的一种货币。只不过,现在需要把博客换成公众号或简书了。
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
(3)能力圈原则
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圈的范围,找出自己5、6件特别得意的事,然后去找出这几件事的共性。从这次分享中才得知永澄有800多张思维过程的流程图,这是他的核心能力。
而我这些年在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项目管理等方面都做过,哪个方面更精通?我也说不清。
(4)边际效应原则
做一件事,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复利,边际成本会不会递减。而把自己的能力封装为产品之后,把一份产品卖出去许多份,边际成本才会递减,才会产生睡后收入。我以前也封装出一些小软件,可惜用户范围太窄,没产生多少睡后收入,下一步仍需不断打磨产品。
(5)黑天鹅原则
永澄推荐《黑天鹅》、《反脆弱》两本书,我曾经翻过《反脆弱》这本书,可惜感觉内容太难懂没读下去。生活中要给自己来点随机性,比如到“在行”约见其它领域的专家。据说,IP潜能营是黑天鹅高发的地方,我会珍惜这2个月听课和交流的机会,链接优秀的朋友,争取为群里多做点贡献,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来提升自己。
真实世界的投影
另外一个让我很受启发的是那个关于影子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转动三维物体得到正确的影子图案就过关。我也玩过类似的游戏,虽没有沉迷于游戏,但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游戏背后的道理。
我们眼中的世界都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投影,凭直觉看到的事情,与真实世界相差可能会非常悬殊。就像《世界观》里讲的,我们每天都会看见太阳、地球、月亮,但在真实世界中构建它们的三维空间关系,却用了几千年的探索。即使我们现在认为的太阳系模型,也很可能会被后代所推翻。
建立多个思维模型,组合这些模型运用于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上,就会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也强调了这种多个思维模型的重要性。
从表面上看来两个人的差距并不大,但如果加上知识、思想这个维度,两个人的差距可能则是千倍、万倍或更多。
最后,永澄给出一个PORT模型(目的、目标、成果、任务),感觉这个与GTD的合乎自然的项目规划法很类似,通过这种思考方法能够找到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