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自己的边界,培养健康关系
这本《边界感》是一本专门针对讨好型人格关于如何更好地说“不”的书。这本书很好读,静下心来的话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能翻完。
这本书从说“不”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很难说“不”,建立边界感的具体策略和针对不同人群我们如何更好地说“不”四个部分来描述了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一个具体问题即因为过度帮助他人导致过度牺牲自己导致的负面影响究竟该如何解决。
对于没法说“不”的人会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别人想要我们做的东西以至于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爱护自己。这份不满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增加直到有一天积累到自己无法承担的地步会因为一些小事突然对那些经常向我们求助的人发火。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是自己会因为怒火感受到强烈的懊恼和自责,另一方面对方会因为我们对于“某一件小事”而产生这么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感到莫名其妙,从而影响了双方感情。
书中讲了我们很难说“不”的原因,不想冒犯他人、不想让别人失望、不想显得自私、渴望帮助他人、自我价值感过低、希望得到喜爱、希望被他人高看一眼、“错失恐惧症”、求助者的情感欺凌、冲突焦虑以及培养出的取悦习惯。
这些大部分都是讨好者的典型表现。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讨好者将太多的视野放在了他人身上。对于他人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看法和期待,其实这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真正的成熟以及让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办法说“不”的办法就是将视野放到自己的身上。
学会说“不”真正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没有人会像我自己一样爱惜我的时间、优先考虑我的要求。因为归根究底,人都是利己的。讨好者在前期看似是利他,但是这种利他是在后期要求回报的,就算不要求回报也是会积攒负能量的。这些其实也是隐形利己的表现。
只有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做的决定要在当下更加利己,我们就能自然而然的说“不”了。
当然在书中对于如何优雅地说“不”也有很多非常有启发的建议。
比如,对于大家经常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进行归类。首先可以按事项分类,对于其他人经常求助的事项经过分类分析后进行整理与思考,对于自己确实不想帮忙的一类问题可以向对方说“不”,而那些继续帮下去也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的继续当一个“好人”也无伤大雅。其次是根据时间进行分类,要对完全属于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与其他公共时间进行分割,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内不要答应他人做事情。
其次,就是在说“不”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话术可以参考。在说“不”的时候可以进行充分沟通并提出替代方案,又或者对于想帮却没有办法帮忙的事项提供正当的理由。同时,“优雅”二字也很重要,其实拒绝对方是一个常态,只要我们讲清原因并有一个好态度,其实对方是会接受我们的拒绝的。
要分清对方的求助是否是善意的。比如那些蛮不讲理的要求他人帮助的,又或者说对方的要求实在试探自己的底线。那么在这个时候自己坚定地说“不”就足够了。其实对于很多讨好者来说,分得清究竟应该向谁释放善意才是重要的。
最后,对于那些真的没有办法说“不”的人来说,在日常被服务的过程中尝试说“不”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