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类型及实施要点

2024-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文霞Sunny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类型及实施要点

阳光实验刘文霞

第二讲的阅读在本周结束,书中第二讲给的知识结构非常清晰,在结构的规范下,每一部分的叙述也非常有启发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想到的是我们已经有过的一些跨学科的项目课程实践到底属于那种类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抓住实施的要点。

在今天回答第二讲的问题之前,需要反思明晰的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区别。虽然聆听过很多场高校专家有关这方面的讲座,但作为一线实践的教师,我一直坚持“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专家在概念的定义上有怎样的立场,只要这样的教学可以打通学生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让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可以在运用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就是好的教学方式。但是通过第二讲的阅读,发现概念的定位还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有助于我们教师的课程设计和目标达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倾向于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对于学习成果的产出要求并不高。而与之相比的项目式学习对学习的设计感就更强,强调知识学习与运用的综合体现,注重学习成果或项目成果的产出。正如郭华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强调的那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范围更广,倾向于知识的学习及运用,项目式学习更注重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注重以学习的成果或产品来验证学生学习的达成。

明晰了上面的概念后,我们来看第二讲后面给我的一些思考问题。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你认为本讲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分类合理吗?还可以有哪些类型?其分类的维度是什么?

作者给出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目前在课程改革中的前沿性,从专家到一线大家都在研讨和实践,专家也期待能够听到来自一线的声音。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要唯专家论。对于跨学科学习的分类,书中给出了两种类型,四种分法。以知识的学习及运用进行分类,倾向于知识学习的一类,另一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科的结构关系进行分类,以单学科为主的学习和以多学科综合进行的学习。书中的分类让我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非常有借鉴意义。如果说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基于这么多年的一些实践经验,简单谈一点思考。以教学实施的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位教师可以实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多学科教师集体设计,共同完成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分为成果外显化的学习,也可以分为成果内隐形的学习。当然相信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教学效果的达成应该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分类标准。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如何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放性,为什么要强调“开放与要求相统一”?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放性,可以被定义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特点。它是实现知识综合化,实践性学习的必然手段,同时它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有段,这样的教学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学习的,学生的个性化要有充分的体现。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想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必然要驱动全体学生的学习,那么这样的学习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不同爱好的需求。同时它的开放性还服务于学科教师,如果跨学科主题学习太局限于学科的特性,其他学科就很难融进其中。开放性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体现它的根本性,抓住事物的本质,形式可以多样。

跨学科主题学习又一定是设计严谨的学习,从主题的确定,驱动性问题的引导,小任务的解决,成果的产出与复盘,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之所以这样,是由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放性决定的。因为主题的开放,如果不进行要求,学生的实践将漫无边际,走向浅层化,服表化。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会没有方向,学习的结果和最初学习的目标大相径庭。所以开放的主题下一定是学习的严谨设计。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教师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如何体现其“真实性”要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真实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这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主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要在主题的引领下,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素养的提升。在真实性的问题上,很多教师会考虑现实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和尝试,可是往往会出现学生在实操中会遇到很多和主题学习不相关的问题,或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者是学习的主题在实施中发生偏离。这时不免使教师产生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怀疑,太浪费时间了,精力耗尽也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干脆不要进行这样的教学了,这时必然出现教育改革的后退。出现这种问题的本质原因其实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科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没有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真实情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它是凝缩的具有教学意义的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都非常复杂,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主题的引领下,聚焦问题的解决,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我们追求的本质。这种真实还包括“虚拟的真实”,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的目的,教师模拟真实的场景,如“跟着李白去旅行”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还原了李白生活的场景,但是又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的真实,但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教师依然可以带着学生在这种虚拟的真实中开展深度学习。

对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并非朝夕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争取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可以赋能我们的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