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一)
从小“父亲”一直是个名词,既不能让我感动也不让我觉得暖心。我不崇拜我父亲,也没觉得他很伟大。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一度觉得父亲很失败,至少在我当时看来,他是失败的。
他34岁时,因为生的孩子多负担重,种田已经不能供养孩子读书和生活了,母亲和他商量后决定去县城打工,没有任何谋生技能的他们只有去做当时的体力工作:泥瓦匠小工(专门帮盖房子的人和水泥提水泥搬砖头运砖头递砖头这类的力气活),“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上是2004年,而他当小工那年是1992年,那时也没有流行用“建筑工人”这个词来概括他们。在我们当地泥瓦匠小工还有另一种称呼“砖匠”,因为房子都是砖头盖起来的,所以称之为砖匠。做了三个月小工后,父亲因为勤奋好学,也是因为他年轻的帮我大伯盖过房子,他结婚后的时候新房也是自己盖的,因此经验丰富就开始接“大工”的活了。“大工”是指盖房子的主要技术人员,“小工”是帮“大工”打下手帮忙的,所以盖房子最需要的是大工,其次是小工,大工的工资是一天15-20元,小工是8-10元。但是砖匠一是要看天吃饭,下雨天就只能在家歇着,二是看行情和消息灵通,附近无人盖房子和消息不灵通也只能在家闲着,所以一个月最多能做10-15天的活。
我的父亲(一)大概做了一年的大工后,父母亲攒下了房租水电钱,在那个小县城租了一个厨房和卧室在一起的房子,那应该是一间比较大一点的厨房,中间一隔,前面烧火做饭后面睡觉放行李。之前他们都是每天徒步从家里出发穿过6个不同的村庄,走两个多小时的田野小路去县城,每天3点多就起床,4点不到的样子就出发,6点左右到县城,6点多就开始干活,晚上七、八点才可以休息回家,等他们到家都九、十点了,那时候我跟姐姐都还没有睡着,听到他们喊我们的声音就马上起床给他们开门。每天他们回来我就觉得特别开心很幸福,因为母亲总会给我们带点吃的,一颗糖或者一个馒头。而他总是哈哈笑的看着我翻母亲的口袋找吃的,然后去厨房打水洗漱。其实那时候的我,在等待他们回家的时候内心是很害怕的,因为我才两岁,姐姐也才五岁,天一黑我们就开始一边害怕一边数着时间等他们回来。他们回来了我们才能安心的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走了,我跟姐姐就在家里玩,有时候会跟姐姐一起出门打猪草煮猪食。
未完待续…… 一定会写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