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拆解

[心如止水•精读] 《拖拉一点也无妨》:来自斯坦福的高效时间管理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16人  d61f25068828

[读书随笔] 斯坦福哲学教授的"结构拖延法"

很早就知道有"结构拖延法"这么一回事了,据说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成就,作者还写了一本书,据说卖的挺不错的,已翻译成中文。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其中的有些观点还是挺有启发的。那这里就分享一下。

真-凑字数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什么很厚的著作,结果看到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么薄,一共才70多页而已。

我又仔细的看了目录和每一章的开头,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由一篇文章扩充而来的,除了第一章讲的是"结构拖延法"之外,其他章节都和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关系。

在其他章节,作者好像特意的想以调侃的语气讲述他的"拖延经历",不过透过蹩脚的翻译,理解这些经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实讲,我只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结构拖延法",具体该如何操作,所以我果断的放弃了其他所有章节,只看第一章。

一句话讲明白"结构拖延法"

作者很诚恳的指出,"结构拖延"并不是他的首创,他只是重新的提一下罢了。

1930年, 罗伯特·本奇利( RobertBenchley) 为《芝加哥论坛报》 ( Chicago Tribune) 撰写了一篇题为《成事要诀》 的专栏文章, 在文中他写道: “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 不管工作量多大, 他都能够完成。 ”

"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 不管工作量多大, 他都能够完成。"

哈哈哈哈,这句话描述的真的是非常形象,我指着它笑了好长一段时间。

其实这句话就是整个"结构拖延法"的精髓,剩下的就算是一些细节了,一切都可以由它扩展而来。

疏而不堵

这样的场景是很多人的常态。

为了让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尽可能的拒绝掉了其他的一切任务,只在日程表上留下重要的任务,结果就是当他愁眉苦脸的拖延时,只能干等。

既然,我们对于那些"不该做"的事情有如此大的热情,那么我们不如拥抱这一现实,把这些热情用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那也总比"无所事事"要好的太多。

那你可能问,那些"重要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呢?

答案很简单,当有"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因为拖延那些"更重要的事情",而把它们完成了。

到头来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做了蛮多事情的。

有些以为的"重要的事情",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心如止水:读书 思考 践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