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稼·有时束缚我们的不是环境而是头脑
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统合综效 知彼解己 不断更新
这七个关键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核心内容,了解之后不禁感叹——成功人士的秘籍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让人怀疑老爷子是为了阻止我们无产阶级崛起故意捂盘。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细读后发现,虽然这些道理谁都懂,可因为没有体会过践行这些习惯而得到的正面回馈,或者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践行方向错误,致使误以为这些原则有些假大空。
有时,因为太熟悉,反而认识不到其价值所在。
以积极主动为例,“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外界刺激——回应的过程中,我们有选择如何回应的余地。在面对困境或者情绪快要爆炸时,先让自己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办法改善现在的处境?
比如某不讲理的家长来学校挑事,按照原来的刺激(家长不讲理)——回应(你不讲理,我要把你讲到服为止)的路径,会耗费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要花钱喝中药,一个月的班主任又白干了。如果在回应之前,我想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把事情处理完,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值得投资的事情上去(提升业务能力换个高质量的工作环境),那我则会笑眯眯哄着来,能尽快解决送走上上策,实在不行请领导帮忙。
如果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彻底的转变,仅仅是照搬一些技巧,也极有可能因为心里不痛快失言而让事情变得复杂,或者虽然解决了事情但心理总是觉得自己在气势上输了,一直憋闷气反而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因此,积极主动的习惯要先修心,再练式,心法悟透了,便可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关注圈里有一些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影响圈。如果我们把精力聚焦在影响圈——我们能够改变的事物上,我们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的精力一直聚焦在那些控制不了的事情上,总是抱怨外界环境因素让自己身处困境,则会错失很多可以让事情改进的机会。
用书里的话总结:“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改变的则全力以赴。”
感谢30岁能够遇见一稼,迷迷糊糊三十年,拨云见日,终见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