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100天-day81经济学思维

2023-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果果可可

长久以来,人们对经济学的感觉,大多是冷色调的,认为经济学思维,是一种冷酷、理性的思维。但事实上,跟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运转、追求更好生活的一套工具。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学培养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人能从人性和社会的底层逻辑出发思考社会是怎么运作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经济学的几个基本思维方式:

第一是稀缺性思维。

经济学最基础的那块石头,不是理性人假设,也不是人性自私的假设,而是稀缺这个基本的事实。稀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第二是人的需求,其实是无限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跑到商店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商品,一看价格发现它是最高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喜欢的别人很可能也喜欢。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人们只有野菜的时候他们想吃馒头,有了馒头,他们还要吃肉,还要喝酒,还要欣赏艺术,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经济学家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求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而市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呢?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价格”。西方经济学认为,一种资源的稀缺程度越高,市场给它开出的价格就越高,这与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是成本效益思维。

只有当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一般情况下,个人在做决策时,会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在市场中,个体会在效益大于成本时采取行动,而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结果,会使整个社会获益。而这种影响在生产领域也同样存在,厂家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低价竞争之间实现平衡。

成本中有个重要概念是机会成本。每一个选择都有成本,那些因为选择而被放弃的收益,就叫作机会成本。比如,你辞职去创业,一年下来净赚10万块,你觉得自己赚了。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因为如果你这一年去打工,工资可能有15万,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不管是个体还是国家,做决策的时候都要考虑机会成本。比如,当你走到了决定人生的岔路口,你选了一条路,但是可能还存在另一条路,你永远都不知道如果你走了那条路会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你人生抉择的机会成本。任何决策都有机会成本,这样再做选择的时候就可以更加的释然。

第三个是边际思维。

我们普通人思考问题,往往关注个大概的情况,或者只能看到一些个别的情况。但是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思考市场总体行为的正确方式。我们应该采用边际思维,也就是,永远要关注市场中最后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最后一个产品的情况。

边际思维对于我们平时工作也很有用。如果你要销售产品,或者推出一个方案,那么你对边际一定要一清二楚。有些人你不去做他的工作,他照样会买这个产品,会同意你的想法。还有一些人,你花多大的力气,他们也不会买账。那在这两类人身上,你都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你应该主攻那些在中间犹豫不决的人。

第四是均衡思维。

这个思维工具为什么重要?因为均衡代表的是,经济在均衡价格下已经穷尽了所有的生产和交换的可能性,进入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均衡是怎么产生的,也不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计算均衡,但是我们也可以培养相应的思维方式,就是:把现实世界的存在想象为一种均衡的存在。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很多时候,它可以帮我们跳出情绪化的陷阱。不会看到一种自己觉得不合理的现象,就马上跳起来指责,或者很容易地就被别人煽动了情绪。我们可以多想一分钟: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均衡状态?

这当然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经济学家也不是把均衡当作现实存在的,它是一种理想状态,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分析工具,来刻画和思考现实世界。

第五是供求关系思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的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的产量减少、价格上升。用这个原理,还能解释劳动力市场为什么薪酬不同。

来看看供求关系原理是怎么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我们都知道,市场上,保姆多了,工资水平就会下降;IT工程师供不应求,工资水平可能就要上涨。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人们挣多少钱跟他们为雇主所创造的价值基本成正比,创造的价值越高,挣得就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少,挣得就越少。

而一些工作的特性,并不由创造价值的多少来衡量薪水。比如公务员岗位、国有企业的岗位,它们不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薪水不由市场来定价。

有了这些经济学思维,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理性、更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