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越来越富,取决于怎样的人脉关系?

2021-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不卷

中国人喜欢谈人脉,拉关系。很多人认为建立有价值的人脉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比如“一起同过窗、一起抗过枪”。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专门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他找到282人,然后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

他发现,通过正式渠道,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

也就意味着当宅男们纠结简历怎么写才好时,其实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工作被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

那这里的关系,是靠什么关系呢?

格兰诺维特发现:真正的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那种偶然能见到,即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的“弱联系”。

格兰诺维特对这个现象有个解释:

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呢?

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弱联系”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

我们经常说人脉,其实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今天和半年没联系的旧同事聊天,其中有两条消息对我来说很重要。一个是我可以靠理财社群运营技能可以找到一份工资高,待遇不错的公司;另一个是港股打新融资中签几率更高。

为什么这两条消息对我来说很重要?

因为最近想多实践投资技能时,奈何荷包羞涩,无太多本金可以施展拳脚,想要通过跳槽找个工资高的工作,并通过多中签让钱生钱。

这个想法和身边的亲戚好友讨论了很长时间,只是初步打算去石家庄,找本专业工作,港股这边就多开户。

这样实施起来也可以,只不过和目前的生活差距不大,还是顾住自己开销,每月存下一两千块钱,港股打新可中可不中。

如此看来,弱联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联系多,但是它传递的有价值信息的比例更大,最有效率的交流。

说白了,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身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

我们应该避免陷入成熟的“强联系”中,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这样社交网络越多样化,创新能力就越强。

参考《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