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作业,拆读《清华复旦“夸夸群”火爆:孩子求夸的背后,藏着
第十三次作业
拆读一:
标题:清华复旦“夸夸群”火爆:孩子求夸的背后,藏着一堆不会夸奖的家长(儿童心理课堂)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wU-WGaW9z-AeoKah1-Uaw
结构:并列式结构
中心点:
第一部分:
案例引入:由豆瓣求夸小组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夸夸群的案例,引出观点:父母不会夸,孩子求夸奖的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日后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
赏识教育的四个误区:
1、 赏识教育误区一,盲目夸、泛滥的夸
案例引入:
(1)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建立“夸夸群”;
(2)引用艾小羊的文章,有些事虽是孩子本份,家长却不合适的夸;
案例结果:
在全家人盲目、泛滥夸奖后长大的孩子,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听不得别人半点批评。
观点:
夸奖孩子做得好的方面,批评指正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自我评价体系。这样孩子才能做到自信但不自恋,自知但不自卑。
2、 赏识教育误区二,喜欢夸“你真棒”
案例引入:
(1)家长留言,自己经常鼓励和夸奖孩子,但孩子还是不爱学习。该家长的夸奖太泛,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2)网友“红果果留言,”在妈妈空泛的你真棒的鼓励下,孩子会越来越觉得无力。每当遇到困难,总会在“我真棒”和“我不行”中开回切换。特别痛苦。
观点:
对孩子的夸奖越具体越好。
3、 赏识教育误区三,喜欢夸“你真聪明”
案例引入:
(1) 教育专家李伶俐老师的书《陪儿子一起上小学》中孩子学棋的故事,让妈妈意识到自己空泛的夸孩子“聪明”,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先天生成的,与后天努力关系不大。
(2) 斯坦福大学组织的一次研究,同样的任务,一组孩子夸聪明,另一组孩子夸努力。结果,被夸聪明的孩子在后面的实验中束手束脚,但被夸努力孩子在后面会更努力更勇于尝试。
观点:千万不要夸孩子“聪明”、“漂亮”,而要夸孩子“努力”、“勤奋”,这样孩子才能形成成长型思维,认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有所进展,今后才会越来越优秀。
4、 赏识教育误区三,喜欢夸“你真是个好孩子”
描述:被夸“你真是个好孩子”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没有主见。
观点:引用斯坦福教授的忠告,当孩子做的好时,夸孩子坚毅、夸孩子的选择,夸孩子细心。
第三部分:
总结升华:夸孩子具体的表现,不夸孩子“真棒”;夸孩子努力,不夸孩子聪明;
夸孩子坚毅、会选择、细心,不夸孩子“真乖”、“真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