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开始不爱那座小城,背弃誓言,投入大城市》
文/典当岁月
这几天在简书上看到许多关于是在“北上广”还是五六线城市发展的讨论,我也来凑凑热闹,也许会有人感同身受。
在过去的10多年里,每个寒暑假总是在学校与杭州之间奔波,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是“北上广”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尤其是“G20峰会”后,杭州的房价迎来一波高涨,2022年即将举行的亚运会将是这波涨势的另一个高潮。现在说说我对杭州的看法吧,繁华背后总是有糜烂和腐朽。
讲真,我不喜欢这座城市,也许因为一直没机会接触真正层次上的杭州人的生活,那就从我所见的萧山来说吧。在80年代左右,这里还是一贫如洗,生活质量跟中原那些城市比差距甚大,然后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由于政策的眷顾,这里已经是最接近中国顶层的GDP群体。所能见到的农村都是家家户户小别墅,偶尔见到的水泥墙坡屋顶也比中部那些上档次的农村多了土豪气息,快速的发展总是掩盖不了劣根性的存在,我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杭州。
在这里有着商业街的喧嚣和繁华、有着人潮拥挤的关系暗流、有着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和拖沓破鞋的流浪者擦肩而过。。。凡此总总,众芸如是。你喜欢高楼大厦里的屋顶花园餐厅,我却喜欢路边摊的煎饼果子;你鄙夷我的穷酸和落魄,我却不羡慕你的雍容和华贵。因为我们总会有许多路途不可避免重合,在地铁、在商场、在街道。。。这种交集是不可改变的生存法则。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是千万个提线木偶,抓住线的那只手叫做生活。这里有比其他城市更少的人情味,办事更加公道透明有效率;在这里斑马线不再是摆设,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私家车也会安静等待行人的通过;这里却总有一堵墙横在外来者与本土人之间。街上的警察总是用你听不懂的杭州话解决着一件件问题,医院亦或是市民中心。也许是我把大城市的发展看的太理想化,本土总要有原汁原味的生活。
我说见到的杭州并没有吴越的细腻,独生的子女家庭在鄙夷外地人的同时,又想尽办法让他们招赘。中国传统的结婚后住在男方家的思想的确已经渐渐更变为一种陋习,可是这里却有另一种陋习存在,用金钱留住一个家庭的担当,让子女以女方的姓氏起名,让男方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家族的事情。也许这就是金钱发展后扭曲的世界,但也只是世界的很小一部分。
杭州的街道是干净的,绿化更替的周期远远短于内地的城市,你在人群里穿梭,在时间的身后紧紧追随。来到这里的初始是受生活的迫不得已,融入这里的最后是因更高的起点。有段时间我很喜欢钱塘江,在大堤上骑着小电车慢慢的走着,吹着来自近海边的风;或是翻过栅栏,走在岸边,在潮退潮起间的大石上跳跃,年轻而又充满活力。
记忆中的五六线小城市在几年后再次见面时,已经变了模样。一堆堆从沿海转的满钵的资金投入高楼大厦的开发中,所见之处,没有规章,有着的只是街道的杂乱与人群的熙攘。小城里的新年也不再有爆竹的劈啪作响,半天走不动的中心大街上停满贴着罚单的车辆。儿时追兔子的小坟头在推土机的辗压下不见了岁月的痕迹,遍地的小湖泊或是被开挖成公园,或是填平为新的城市奉献了自己的方圆身体。高昂的物价与五六线城市的GDP或者不等号,我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故乡。
在很难的抉择中,我不再喜欢那个刚离去时日思夜想的小城,开始背弃一个承诺,一个童年时的理想。
原创作品,请关注公众微信号“心情日记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