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过刚则折
读《资治通鉴》,读到刘秀逼死韩歆一节。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德才兼备的皇帝。为人精明而不失仁厚。但即使是这样的好脾气,也有屈杀韩歆的时候。韩歆为人刚直,因为某个问题而与刘秀意见相左,韩歆据理力争,刘秀一怒之下罢了他的官,还不解气,又派人到他家里去责骂他。韩歆身为三公之一的大司徒,本来位高权重,又是刚直之人,哪里受过这样的折辱,直接跟他的儿子自杀了。
古语说得好:“过刚则折。”韩歆性格刚直,说话必然是毫无保留,直来直去,不讲究说话方式方法。这样就容易得罪人,这大概也是当时没有人为他说情的原因吧。即使有人想替他说情,在刘秀盛怒之下,有几个敢出头的?要说真有敢出头的,恐怕那个后来被称之为“强项令”的董宣要算一个,他敢于当面顶撞刘秀。不知道他当时在哪里?如果他在的话,也许会为韩歆说情吧。看来“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刘秀这样的君主都会因为发脾气而逼死大臣,更何况其他人。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在其名作《人性的弱点》中阐述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要与人争论。因为争论的过程往往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最后往往变成对人不对事了。另外,卡耐基还说,不要告诉对方“你错了”。因为大多数人往往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会认错。大概不少人还记得这样一则广为流行的商业格言:“一、顾客永远是对的;二、如果顾客真的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意见有分歧总是在所难免。与人意见不统一,特别是和领导意见相左时,应该怎样做?与《君主论》齐名的西方经典《智慧书》上给出了一个好方法。如果想让君主听从你的意见,你要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他忘记了,经过你的提醒又想起来了。这样无损于君主的圣明,而你的意见也获得通过。我想如果韩歆能注意说话方式,也不致落得如此下场。
另外,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明君直臣有时未必就是最佳组合。历史上还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如李世民杀张蕴古,也反映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