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于云天

于云天这个孩子我特别喜欢,喜欢在于他那双大眼睛看着你的时候,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画面。开心时会笑出来,露出被虫蛀的牙,讲自己多么多么厉害;难过的会嘟起小嘴,委屈的讲自己又犯错误了~
云天妈妈第一次送他过来,说孩子之前参加过培训班,画画却没有进步,家里就没有再让孩子学习。再进一步的了解后,我明白了~这是大班教学,老式教学的诟病。老师在上面画画,学生在下面照着画。单独去看孩子作品,感觉还不错,但是一大堆作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现问题,所有的都一样!孩子的内心,以及表达都是一样的么?这种教学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注定是落后要被淘汰的。

第二周上课的时候,就让他们开始接触日记画,比想象中要好,他们都能画出来。日记画的名字是《最难忘的一件事》,云天画的自己不乖被妈妈打,妈妈生气时候的怒发冲冠,自己哭时掉下的眼泪,而爷爷奶奶在厨房忙,没有出来,爸爸(右下角)在卧室玩电脑,也没有出来。这些都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这幅画其实仔细看会发现,自己都被打哭了,生气的妈妈表情居然是带点微笑的,而爸爸只是呆呆的回了个头,爷爷奶奶看起来更是手舞足蹈。这就是孩子在画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模式化了,脑子里告诉手说,我这里要画爷爷奶奶,是两个人,然后就开始画了,完全不会想,自己被打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是什么样的状态。
云天的进步带点阶段性,以及在进入画画的状态比其他孩子晚一点而已。(因孩子学着其他特长,上课一般都会晚点过来,状态有时会跟不上节奏)从刚来,到暑假,到现在,我们看看上方的第一幅日记画,看看下面后期的日记画,会发现,孩子的人物动作,到衣着,到五官,到周围的场景及内心表达,都在慢慢的改变着。
情景还原(便于家长理解我们如何上课):
9月初,云天说: 我要画在郑州看到的一个建筑,像玉米一样~ 我: 好啊~老师也见过,楼上面全是玻璃的那个,尖尖的顶对不对?我们都画出来好不好?云天: 啊~老师,玻璃好多呀,有点难~我画不出来~ 我: 没有关系,我们画多少,算多少好不好?尽可能多画~ 孩子把轮廓画出来,加上了几根线代表玻璃。我说:哇,云天,画这么快,玻璃都加上了~想一想~远处看玻璃是不是密密麻麻有很多?如果这个玻璃的线,画的再密集一点,这个楼就更漂亮了!云天低头就画,也不说难不难,麻烦不麻烦了~大楼画完~我又问: 云天啊,你看这个楼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它周围都有什么? 云天: 哦~有其他的楼,还有……(波拉波拉)我: 那你这个是不是不应该让这个楼孤零零的现在这啊,显得多孤单啊?我们给它加上伙伴好不好?云天:好~ 然后又低头画去了~最后,完成了下面这个日记画作品~多么生动的线条,仿佛这些楼在一起玩耍,都聚集在一起,又仿佛一帮小弟弟拥簇着大哥哥走在大路上。(因为感觉孩子已经比刚开始好多了,添加过多容易带出来孩子的负面情绪,所以点到为止)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云天妈妈,一个深深爱着孩子的妈妈让我非常感动,也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对于美育的理解,一直在鼓励着孩子~和她交流,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提升的地方——应该和家长交流,教给家长如何去看孩子的画,应该怎么去欣赏孩子。
下面我们看一看云天的画吧!(按时间持续更新)
部分作品因拍照或扫描效果不好,没有放上来。以后处理好再更新进来。








































画出属于孩子自己的原创画!
少年行美术工作室
电话:1773567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