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我和宋哲一起看过那晶莹剔透的极光
淅沥的小雨已经下了整整一个上午,雨滴滴落在窗外的树叶上,树叶承载不了雨滴的重量,一低头,雨水流了下来。
再后来,树叶便不再仰头,反正雨一直下,因为整整一个上午,雨滴总是滴在它的身上。
中午过后,雨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英华的心也随着这刷刷的下雨声,渐渐沉静下来。
可是脑海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看书看不下去,听歌听不进去,躺在床上思绪乱飞。
不一会竟然睡着了,英华在梦乡里见到了宋哲,那年他们一起考上了北京的大学,高中时虽然是读的同一个学校,又考了同一所大学,高中三年竟然没有联系过。
上了大学后,学校安排学哥学姐们接站时才知道都在同一所高中。
这只是英华的想法,其实自从上高一,宋哲就喜欢上了英华,只是没有向她表白。
他知道,高中三年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的在学习,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班主任的纯纯教导下,都认为“现在谈恋爱不合适。”“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大丈夫就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被儿女情长所牵绊。”
每次放学,都是英华在前边走,宋哲在后边跟着,就这样度过了高中三年。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黑色的七月,热情似火的骄阳,恩惠着燕赵大地。
十年寒窗无人问,就看这一次考试能否出人头地了,高考帷幕在一个月后拉开。
两三天的考试很好应付,可接下来的等待甚是煎熬。
终于学校通知报考志愿了,宋哲打听到英华报考了心爱的文学专业,是北京最好的江州大学。
为了能见到英华,宋哲也报考了这所学校,并且服从院校调剂,八月中旬他们同时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两个人真正的“认识”是在一次老乡聚会上,宋哲大胆的向英华问好,自我介绍,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聚会回来的宋哲兴奋的一夜没睡,这是英华后来才知道的事。
认识后和宋哲的联系就多了起来,相处的久了英华发现她和宋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虽然宋哲喜欢理科,但是他的文学素养也很高。
电影院、泡图书馆、羽毛球馆等地方时常有他们的身影。
在参加完一次学校组织的灯光秀表演后,五彩斑斓的灯光震撼到了英华,那翡翠般的绿色灯柱直指苍穹,为这黑色的天空增添了无暇的画意。
她感慨这现代科技的无限魅力,只是多了一份人为,少了点自然的奇迹。
“英华,我带你去看真正的绿色之光,怎么样?”宋哲郑重其事的对正在发呆的英华说。
“去哪里?”
“漠河,我国的最北端,那里可以看见北极光,那里是离极光最近的地方。”
“我想去。”英华兴奋的说道。
“好,我带你去,要让你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看那里最美的灯光秀。”
“这可是说准的事了啊,你要带我去。”
“没问题,时间大概是元旦前后,我提前准备,到时一块去。”
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向北,透过火车的窗户就能感受到冬天的冷,从小在南方长大的英华,只是听说北方冷,没想到东北比华北冷太多了。
但是,好在有宋哲的精心准备,一路上他们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
到达黑龙江再转乘汽车,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在漠河他们住了一晚上,也好准备到半拉山极光之地露营,等待极光出现。
烈烈寒风吹在他们的脸上,并没有阻止他们上山的热情。
终于登上了半拉山的山顶,此时已经有好几个小帐篷搭了起来,宋哲和英华也搭建起自己的帐篷来。
天空渐渐的暗淡下来,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大家都在等待奇迹的出现。
突然一道红光如闪电般略过,惊起人们的一阵欢呼。
过了没多大会,又闪过一道绿光,英华兴奋的跳了起来,她向那流星般的神奇之光挥手。
之后整个天空又陷入一片空白,安静下来的半拉山上只有风在舞动着,山上的人都钻进了帐篷里。
宋哲和英华却没有睡意,他们手牵着手在帐篷外散步,他们在等待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再次出现。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绿光,晶莹剔透般透明,像传说中的绿色翡翠一般,像一道长长的电影幕布出现在眼前。
英华被这神奇的极光镇住了,又突然喊出了声,和宋哲拥抱在一起。
“太不可思议了,竟然有如此的景色。”
英华感慨这极地之光的莫测。
第二天中午,他们下山来到住宿费宾馆,宋哲说要去对面的商店买点东西吃,让英华先回宾馆。
“宾馆有给准备饭菜,宋哲要买啥呢?”英华心里边想边走向窗外,她看到宋哲手里拿着一大捧的玫瑰花在等绿灯。
说话间绿灯亮了,看到宋哲向宾馆这边走来,突然从左边冲过来一辆大卡车,宋哲没来得及躲闪,被大卡车碰倒在地。
英华看到大货车,打开窗户大喊宋哲看车,已经晚了。
她匆忙下楼,抱起宋哲,大喊他的名字,头上的献血浸湿了宋哲的衣服,他没有再醒来,那捧玫瑰花还在手里攥着,花的上边有一张卡片写着“我爱你,英华。”
英华伤心的哭醒了,发现妈妈坐在她的旁边,她起床抱着妈妈,哭得更厉害了。
雨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的早上才停下来。窗外的梧桐树也有了精神,焕发了生机。
英华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又走到大街上,阳光照射到了她的双眼,英华揉揉眼,却看到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
有弱弱的绿色像晶莹剔透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