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如何用奖励保持学习动力
我们给孩子实施奖励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奖励,就是希望一种行为保持得长一些,我们把目标行为从没有到经常出现称之为“养成习惯”。奖励有助于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有助于孩子改变行为,实现短期目标。
奖励的终点是什么?
奖励的终点就是:无须奖励。所有的奖励都是为了小心翼翼地点燃起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好奇心,而一旦好奇心被激发,奖励要想方设法地退出。我们用来引发孩子持续学习的新奖赏,可能就会是这件事本身。比如,当孩子认真地练习了一个小时的钢琴,我们的奖赏不需要其他外在的物质奖励,而是明天他还可以继续练习钢琴。
当孩子把外部奖赏转化为自我欣赏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站在路边为他鼓掌了!
我们如何有效地给孩子实施奖励呢?
奖励的频率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武器,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机调节器。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这么一种形式,孩子每一次的劳动都可以得到一次随机抽奖的机会。把孩子喜欢的礼物放在其中,让中奖率保持在25%左右。这种奖励被牛津大学学者汤姆•查特菲尔德称之为馅饼概率,也就是最吸引人的奖励频率。我们可以让孩子积累这样的抽奖机会,到一星期的时候,进行集中抽奖。
我们还可以采用代币法完成批量行为的奖励。其具体操作有三步:第一步,事先约定;第二步,父母一致;第三步,贵在坚持。
第一步,事先约定。讨论为什么要使用筹码,约定用什么东西作筹码,约定筹码代表的特权,以及由谁掌管筹码。
第二步,父母一致。和孩子一起列一张需要完成的学习或家务、责任义务及其他行为,也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还可以设定特赏筹码,当孩子能够高效完成任务,并且能够享受其过程的时候才能给予。
第三步,贵在坚持。通常,筹码系统至少要实行两个月才会有作用。
在这里要提醒,筹码系统只用于奖励孩子的行为,不要用来处罚孩子。筹码系统主要适用于3~8岁的孩子,不鼓励对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套系统,而年龄大的孩子会觉得这种方法有些幼稚。
奖励,分成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外在奖励满足的是低层次的需求,但是外在奖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满足,个人的动力将会迅速降低。
而内在奖励不同,它满足的是人的高级需求,比如自我存在的意义、学习本身的乐趣、对自我能力的肯定等等。内在奖励的最大特点是,它指向事情本身的乐趣。可以说,只有体会到内在奖励的力量,孩子才会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
能够让孩子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爱上一件事情的秘诀叫做“观察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了学习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秘密,那就是虽然直接奖励孩子能够让他去做一些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但是他做事情的动力更多来自于他对身边重要他人(父母、好朋友、兄弟姐妹)的观察和模仿。
为什么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学区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