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散文每天写1000字

年少都道贫穷苦,老来方知健康足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182人  筱筱小蜗牛

      就在刚才,朋友发来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病逝的消息。我以为又是一个恶作剧,无聊的炒作,毕竟“被死亡”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已见怪不怪。

      可打开朋友圈,发现这个消息已经刷屏了,才在惊异中相信了事实的存在。各个群组在热烈的讨论,讨论心里的震惊、惋惜,讨论生命的无常,讨论环境、饮食的不安全。

      李咏这个名字,伴随我们的父母变老,伴随我们长大,他承载了我们共同的青春回忆。纵使离开了央视这几年,他少有的公开露面也未见任何病态。换了新发型,显得更加年轻、有活力,谈笑风生,还是一样的幽默风趣。

      可这一次,再有他的消息,却是他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疑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比起对他的惋惜,更多的是对生命无常的恐惧。在疾病面前,没有名人、没有特例,每个人都是那样脆弱,不堪一击。

      年轻的时候,我们奋力拼搏,我们告诉自己唯有财富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但当老去,或者因我们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等不到老去先等来了疾病,那时候才会感慨健康是福。

      人总在失去后才后悔莫及,纵使环境给了我们太多不安全因素,那我们对自己做的就是安全的吗?

      多少人用健康的代价换取金钱,然后告诉别人没有选择,没有办法。其实,并不是无法选择,要活下去其实只要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在没有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心若不愿意,谁都无法逼我们。这样的路,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为了金钱我们甘愿冒险,并认为自己恰好可以成为那个幸运儿而已。这所谓的无所选择,其实只是我们为自己的欲望找的理由。似乎这样,我们的过度消耗健康便情有可原,便可得到上天眷顾。

      小时候,很少听说谁年纪轻轻因为疾病逝去。长大后,不知是信息的发达,还是确实疾病年轻化,听到别人得病去世的消息越来越频繁。

      前段时间,胃癌晚期的80后广告人刘凌峰的一篇长文刷爆了朋友圈。他写下自己得病后的经历和感悟,以此警醒世人爱惜生命。也许人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才懂得放下,才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以后,刘凌峰病情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时间对素不相识的刘凌峰进行关注。我想,那是因为刘凌峰身上有太多现代人的影子,每个人都是这样拼了命的加班、赚钱。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身体的报复,感受到了恐惧,害怕下一个倒下的是自己。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将曹公笔下那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带到了我们面前。她塑造的林妹妹,连最苛刻的观众都挑不出毛病。

      可是也许真的是“不疯魔,不成活”,陈晓旭成就了林妹妹,也将林妹妹的悲春伤秋、孤高自许刻在了骨子里。她以后患上乳腺癌与这性格不无关系,因爱美丽拒绝治疗的决绝像极了那个目下无尘的林妹妹。

      在我们看来,陈晓旭是成功且幸运的。她进入红楼剧组时只为黛玉,成功成为林黛玉的扮演者,且她塑造的林黛玉至今无人超越。后下海经商,创办公司,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头脑,98年公司收入就超2亿。

      这样的一个人,并未感慨自己的成就,却说:“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母不知何时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

      我们是否真的要在生命的某一个节点,才能被迫静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复旦女教师于娟,在33岁时也因乳腺癌去世。她的遗著《此生未完成》撼动了多少苦苦拼搏人的心,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在这个物质欲横飞的时代,我们身陷在你追我赶的洪流之中,每个人都在看你赚的多不多,却很少有人问你累不累。我们渴望主宰生活,却慢慢变成了欲望的奴隶。

      年少都道贫穷苦,老来方知健康足。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和家人,别等到无可挽回时后悔莫及。

      愿逝去的人走好,愿活着的人安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