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涨粉5万的海报裂变,还能不能实现?能!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39人  社群运营

从今年的1月份网易大课开始,“裂变”概念浮出水面。被悉知,被炒作。

新世相,三联读书,知乎读书等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撩拨着运营人的神经。

谁不想做一场涨粉几十万的活动啊?

但到了7月份,也有不少人提出一些质疑。

红利期过了吧,裂变是否还有效?

是不是值得去学?现在学是不是晚了?

放在我的行业是否有用?

值得学,不晚,有效,而且会一直有效,应用场景也很多。

ps: 通过送书活动一周涨粉过万的还是大有人在。

你们最喜欢的小学数学题来了。

假设广点通一个粉丝3元,

裂变活动成本为20元(一本书)30个粉丝,平均0.66元一个粉丝。

同样涨粉5万人次,可以节省成本大约为11.7万元。

能解决这么多成本,学会了,找工作好找。

裂变这个概念,并不是互联网人率先提出,也不是2018年才有的。

“原子裂变”都在课本中看到过吧?

“病毒营销”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都听说过吧?

“微商”分享集赞都见到过吧?

很多看起来的很新的方法,实际都有迹可循。

更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论,

并不是被创造出来,而是被发现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暴富。

那么现在学,我们也可以小富啊。

为什么说,裂变方法会一直有效?

你点开这篇文章最想找的,是能直接套用的方法吧?

真懒!

方法会过时,原理更持久。

我们应该去研究的是,方法背后的原理,是否长久有效。

裂变方法,营销行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是否存在这个需求?

也就是说,能够成需求的前提下,这类方法能够一直使用。

也许会出现很多变式方法,但核心不变。

“裂变”利用人群对目标物的需求,引导分享行为,获得低成本的传播。

这里存在三种关系,缺乏感,目标物,行动成本

缺乏感:大可理解成痛点,即理想状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感。

理想状态下,作为一个运营人需要具备推广能力(理想),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对推广工作的经验较少(现实)。

一个已经在尝试裂变(理想)的运营人,在实操中没有取得好的推广效果(现实)

目标物:可以理解成解决痛点的方案。

即,对于希望增强推广能力的人而言,推广的方法就是他的目标物。

对于一个尝试过裂变,但效果不好的运营人来讲,一个大咖的分享,一个更新的方法,都可以成为他弥补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目标物。

行动成本:即他需要为得到目标物所需付出的成本。

在这里指付费买课程(金钱成本),分享转发海报(行动成本,形象成本),另外还有可能会被学习所需的时间(时间成本)。

缺乏感形成痛点,目标物解决痛点,为此需要付出多少行动成本。

这三者构成需求,缺一不可,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决策。

想要加强裂变传播中,用户参与/付费的意愿,请在这个需求构成模型中下功夫。

写到这里,你肯定是不满意的。

裂变活动失败,效果差的一些因素,应该注意什么?

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是必须定位清楚的,了解人群属性,行为习惯必不可少,这不仅对我们抓痛点,找需求有利,还可以确定一个活动方向。

裂变活动的效果会受到目标群体的基数影响。假设我们做的裂变活动是针对ceo,

不好意思,这个真的很难,

ceo,大佬上网的习惯,使用时间,与我等要凉的运营人不同,数量也跟我们不是一个量级。

另外,之前有个朋友问我,想针对医生群体做社群,做裂变。

这个难度系数也是非常高的,

敬业的医生,多半是没有太多咸鱼时间在互联网上泡的。生病去医院时就能明显看到。你领的号是14点,排在你前面的可能还有5个人。

医生喝水时间都没有,下班时间也很难有兴致混在互联网上。

高垂直群体是不是一定不能做裂变?  不是,垂直群体如果能针对性的策划,带来的传播率会更高,更精准。

因为基数小,量级不一样。

需要结合你的活动目的去判断,达到传播目的,还是赚钱目的。

目标物诱惑力不足,痛点不痛

直接上例子吧。目前最多,也是最容易操作,针对运营人的裂变活动,

都是以资料包的作为目标物,而过于追求大而全,上来就是几十g,几个t资料,1000份海报等。(文末我也送1000份给你,不用分享朋友圈)

这么做,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用户疲劳,

看到这类活动,内心毫无波动,又不是几十g美女图,还想骗我去分享。

目标物的选择要考核的标准(拿资料作比喻,懂的人跳过):

稀缺性:有些资源重复被拿来当噱头,满满的吸引到的可能是很纯粹的小白。提供一份你找得到,别人找不到的奖品,能增加目标物的吸引力。

实用性:能否用得上,是用户在浏览海报时,对目标物评价的一个标准

及时性:这一点很多搞裂变的大咖都提到过,尤其在付费裂变中,一份全栈运营课程的吸引力,不如一套马上套用的流程。因为课程我什么时候都能买,而世界杯4年只有一次。

ps:镇魂爆红时,你收集一套镇魂表情包做裂变都容易过你说有10个g表情包。

对解决痛点的方法存疑

这里指一些知识付费课程,没办法让用户通过海报就能判断你的方法,课程是不是值得去买,去分享。

解决方法:信任背书,找一堆行业大咖帮你背书,或者用真实形象照,营造权威形象。大平台背书等。网易,知乎,新世相,他们哪怕拿出一坨翔来做裂变,你也会打开看看这坨翔有多么与众不同。

话术太长不看、不懂

话术引导环节,如果不好好设计,会造成扫码用户进群后疑惑,失去扫码时的热情。这里结合从众心理一起讲。

假设在一个夜晚你打开朋友圈发现有10个人在转发一张海报,哪怕你对海报本身不是特别感兴趣,也会想看看在搞什么。

假设你在群里看不到人转发海报的截图,是不是也会觉得,先等等。 不能让他等,当他看到群里的人都转发海报并截图了,他会觉得这么多人都做了,他也跟着做了。这里哪怕你的话术太长了他不想看,但他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的人行为比对,做出“合理行为”。

ps:当几个人开始骂你的时候,可能会演变成群里几十个人都在背后骂你。

分享动机合理性,投机心理

这两个混在一起讲是因为,不少人在参与裂变活动中会出现这两个问题。

1.东西不错挺想要的,但不想分享图片。有点low。

2.好像也没人审查,分组分享吧,或者不分享了。

3.好东西不想分享,就想收藏。

解决的方法:

稀缺性+专治

通过限定时间完成指令获得,这在目标物吸引力足够强的时候,可以强制实施,不服就踢,爱来不来。

正向行为鼓励

在12点前分享的朋友还可以获得“朱一龙喊你起床语音包”。

动机合理

前两个解决办法讲得是“利己”,那么动机合理主要利用的是“利他”心理。在海报设计上,要加入一个考虑,把引导分享,像真正的分享行为。

资料超有用,老师讲课超好的,“现在我是放钱进你口袋,而不是打广告啊”。

(有空我再动动笔,写下关于分享动机的一些思考)

身份认同

好友组成太复杂,有家人,领导,同事,网友等等,发一个不符合身份的海报,好丢人啊。

帮他伪装一下,“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凌晨3点还在学习的人”。

好的,想说的差不多说完了。

别听那些人忽悠,1周时间涨粉5万在知道裂变的套路的情况下真没有你想象中难。

最难的在于,一次接一次的失败,是不是还敢继续做下去。

实践去吧,不要追着别人屁股后面问。也没什么好说的,该说的网上都有,死磕就对了。

祝你日涨粉5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