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必将平凡”,就放手孩子顺其自然
文/亡羊补牢的老杨同志

高考前,一篇《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在微信圈里以奔走相告的方式大量转载。
这给家有考生焦虑不安的家长们服了一剂降压药,也给原本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明确目标的家长找到理论上的依据,既然“必将平凡”,那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吧。
女儿升入小学六年级,家长群里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升初,有趣的是,那些经常露面聊的最欢畅的家长往往持这种观点: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去哪儿上初中都一样,看孩子自己学不学吧,没见微信上说终究都是平凡吗!
国庆同学小聚,Z最后一个匆匆赶到,说她跟老公狠狠的吵了一架。原因是乐感很好的儿子要放弃已经学了五年的小提琴。她在那儿苦口婆心劝儿子不能轻易放弃,没想到一向积极乐观的孩子爸爸插进来说:又不是要成名成家,孩子不想学就不要学了,顺其自然吧。微信上说了“不出意外,必将平凡”。
为什么很多家长总是避重就轻地断章取义,只看到题目“必将平凡”,而没认真读懂作者还写了“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要学会如何快乐的过平凡的生活,成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还可能有意外惊喜。
1、
先来看看平凡的概念:《新华字典》这样解释:平常,不稀奇。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平凡就是普通,大众、一般……
要彻底搞清一个概念,我们再看看跟它对应的词有什么。
百度和知乎显示,跟平凡对应的词有:伟大、非凡、杰出、高尚、卓越、出众、优秀、出色……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的作者说: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的度过一生,那就是说99%的人99%与这些高大上的词差着一大截距离呢!
不要悲观,尽管百度和知乎只从正面给了平凡对应的词,可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从另一面再给“平凡”一些对应的词:平庸、低俗、卑微、甚至是可耻、恶劣……
一样的道理,99%的人99%与这些词也不搭边儿!
把“不平凡”的两端去掉后,我们发现平凡并不排斥宁静,有趣、从容、优雅、深刻、自律、坚强、正直、善良、快乐 、幸福等等这些平和美好的字眼。
这样,我们就为“平凡”找到了更多的注解,为努力找到了方向。
2.
既然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99%,我相信你100%不想在这99%的人当中做垫底。对孩子,你内心更是100%的希望他(她)过的比你好。虽然抵达不了伟大、非凡、杰出的高度,但坚强、自信、努力、上进应该是我们对孩子期望的目标,为什么一听“必将平凡”就放弃对孩子的要求,把曾经高高的期望值降低呢?
我知道眼下的教育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可在面临为女儿择校这个问题上,我还是会尽最大努力送她去好学校。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功课门门优秀,将来考清华上北大,而是想让她接受好学校特有气氛的熏陶。
微信圈里有不少很好的文章写过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好学校,为什么上大学一定要选985和211,因为好学校不仅仅有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好学校更有好老师,好老师不单单教授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传递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从根基上塑造每个学生正确的认知。好学校的学生大多严谨自律,埋着勤奋和努力的习惯,这种环境下,你的丝毫懈怠松劲儿都会被淘汰。
3.
几天前,女儿买回来一个文具盒,上面有四个英语单词CAUTION ,BEARS IN AREA,女儿问是什么意思。
我认得BEARS IN,AREA有些模糊,至于CAUTION,早忘光了。
老公鼓励女儿再想想,女儿磕磕巴巴的说:熊、熊在什么地方……
老公笑笑:看看,这么简单的四个单词就考验出谁厉害了吧,CAUTION是小心,AREA是区域,四个词合一起就是——小心,熊出没!
我略显尴尬的冲女儿笑笑,老公则有些得意的扬扬嘴角。
我们的话题转到上大学时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二十年前,我读专科,所学专业对英语没有特别的要求,四六级的考试采取自愿,高考时英语高分的我居然想当然的就放松了英语的学习,连四级都没过。
老公读本科,这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理科男,当初凭着数理化的高分考进大学,英语成绩勉强及格。进入大学后,班里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让他倍感压力。没有四级证连毕业证都拿不到的恐慌迫使他使出洪荒之力,硬是用四年时间啃下英语这门学科,毕业时拿到英语六级证书。
他深有感触的说:大学四年学习英语的过程最大的收获不是六级证书,而是让他明白一个有对比有压力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以后,他把学英语当成对自己的考验,一路坚持下来,收获颇丰。参加工作后,进口设备的英文图纸他能轻松应对,单位派他去国处培训学习,他能正常交流,不需要翻译帮忙。
4.
所以,我不赞成孩子去哪儿上学都一样的说法,我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送她到一个相对好的学校,让她早一些接受努力的观念,培养她努力的习惯,让她的将来有资本选择自己的生活,拥有生活的主动权,我坚信生活会给努力者更多的眷顾。
最欣赏龙应台女士写给儿子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5.
同学Z对儿子和老公的不满,我能理解。我同意Z的老公说“又不是要成名成家”,我晓得成名成家的凤毛麟角。但我不赞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放弃”的观点。
女儿六岁开始学二胡,我信心百倍的跟老师说女儿很喜欢音乐。老师听了我的话后平静的说:孩子喜欢这挺好,更重要的是你喜欢不喜欢。我愣了一会儿,没反应过来老师是什么意思。接下来陪女儿学琴的过程,我一天天体会着老师的话,回头看看女儿学二胡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如果不是我的坚持,小丫头早放弃一百次了。
二胡老师无数次的跟我讲起他学琴的经历,是母亲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他讲在团里排练的时候,休息空隙,大家聊到小时候学乐器的经历,无一例外的承认是家长的坚持逼他们养成了专注和耐心的习惯,让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懂得坚持和忍耐。
老师建议我经常带孩子听音乐会,每次看演出,我喜欢早早到剧院,远远站在演员入口处看他们陆续到场,我想让女儿看到搞音乐的人特有的优雅、从容、自信的气质……
和女儿同时学二胡的几个孩子,最初家长们也曾信心十足的保证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但走着走着,有的家长就掉队了。理由种种:学一年了也拉不出个调不是学音乐的料;学习太紧张,实在匀不时间;实在太忙了,真的不能保证陪孩子每周坚持上课。
老师只是淡淡的笑笑,说你们自己决定吧,放弃了将来不要后悔就行。
有几个家长还保持着联系,偶尔我们也聊聊孩子的情况。让孩子放弃了学二胡,也没见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多大提高,他们也没有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干更有意义的事。看到女儿入选省青少年民族乐团,他们发来微信夸我女儿有音乐天赋,是块学音乐的料。
我清楚不是女儿天赋高,是我的坚持让她已经把二胡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最初的兴奋到枯燥甚至厌烦抵触的情绪中挺过来了。十二岁的她已经能从拉二胡中找到快乐,她喜欢唱的歌就自己在网上找乐谱试奏,当熟悉的旋律从自己手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我能看到她很享受的表情。
6.
做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你没有努力争取过以前,你不能谈“无力感”。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轻易说“不可能”。
你不能一面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幸福的未来,一面又抱着放手的态度顺其自然。在这个千帆竞渡的时代,你不努力不坚持的结果恐怕连平凡都够不着。
我心平气和的接受不出意外我的孩子终将平凡,但我不放弃陪她成长。我接受她平凡的生活,但拒绝她平凡的活着。我不期望她伟大、非凡、杰出、高尚、卓越,我只是希望她在众多平凡的人中间,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她能过得的内心宁静,脚步从容、姿态优雅、灵魂有趣、正直善良、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