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亲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22期“父母”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多年以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人父的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你的爱,虽不像母亲那般热情洋溢,沁人心脾。但你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一直在守护着我们,默默无闻,悄无声息。
爷爷去世那年你才13岁,刚刚小学毕业。青涩的你被迫中断学业跟奶奶去了生产队,挣正常劳动力的工分。虽然心里有很多不甘和无奈,但家里还有4个弟妹要照顾,奶奶已经不能独自扛起这个家,你别无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后来顶替了爷爷的位置,扛下了重任。
20岁那年你如愿当了兵,第一次走出这个封闭贫穷的山村,让你大开了眼界。每每说起红卫兵运动,你在北京执行任务,亲眼看到毛主席,你总是两眼放光,脸上写满骄傲。
后来,你大病一场,不得不提前退役。还没等病情痊愈,你就已经开始谋划生活的出路。病愈后,你给人车衣服、自己养猪、买三轮车载客,贩卖牛羊。起早贪黑,你尝试每一种可以赚到钱的行当。
我19岁那年,你带着我们全家到市里谋生。那一个下午,我和你踩着自行车给饭店送菜,华灯初上,我们还穿梭在妖艳的霓虹灯之中,一前一后,你追我赶,每一次回头的张望,父子的相互牵挂饱含在眼神里,却从不言语。
在我心里你的形象一直是不苟言笑,正颜厉色。也许是因为奔波劳碌为了生计,你总是疏于和子女的交流,童年我们总是感受不到那份温存父爱;也许是你从小对父爱的缺失,不懂得如何表达和给予。这么多年来,我们父子之间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隔阂,就算同坐在一条长凳子上,我们都默默不语,找不到突破口。明明朝夕相处,却总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我们始终都无法跨过。
一直以来,你都是我们家说一不二的权威,是整个家得以在风雨飘摇中始终保持安定的那个避风港。我一直以为,我在你心中永远都长不大。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对弟弟说:“以后有什么事记得和哥哥商量一下。”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在你心里,我早已长大。
我长大了,你却老了,不再是那个天还不亮就出门,归来已是满天星光但仍不知疲惫的你了。
曾经高大伟岸的你在饱经沧桑之后早已佝偻得弱不禁风,两鬓白发、满脸褶子、时常禁不住颤抖的手,处处昭示着你的英雄迟暮。
你时常坐在门口发呆,任由街上来来往往的车和人经过,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亦或是什么都不想。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个父亲,每每我对儿子叮嘱的时候,我就想到你曾经也无数次的叮嘱我。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买几个橘子去”不轻意间,我已经从那个等吃橘子的人,变成了那个去买橘子的人。
贾平凹曾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男人都想生个儿子,是为了将来某一天有人将自己埋掉。
那么做为长子的我,终将有一天,会含泪亲手将你埋掉。
父亲唯一的一张军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