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西秦岭之| 麦积山石窟背后有乾坤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系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
麦积山山高142米,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主要景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了解了麦积山的石窟文化地位及地质地理特色,就为我们要去探访的西秦岭拉开了序幕。
一大早我们搭乘的火车就停靠在了天水车火车站。
一下火车,气候就感觉不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天水,用南国的温润、北方的清凉迎接着我们,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出了车站就看到沿街有买“呱呱”(天水的风味小吃,当地人通常用来做早餐)的,我们也就入乡随俗地用了早膳,“呱呱”给我的印象就是最好闭着眼睛吃,因为看相不太好看,但是酸酸辣辣的味道很过瘾,
在街边拦了两辆黄色的面的(也是一种消失多年的怪物,但是很实用),一个小时以后就到了麦积山风景区。
在车上的时候就飘起了小雨,传说中的麦积烟雨是此处的一大胜景,看来我们今天的运气不错,大家无端地就开始兴奋起来(这就是驴的特质,不会恼怒于自然的变化,随遇而安,且行且嗨)。
我们到的早,加上天空下起了小雨,观光的游客们还不太多,尽管如此,我们九个奇形怪状的驴站在路边还是被人盯上了。
各自整理了装备,穿好了雨衣,给自己的背包加了防雨罩以后,探路的海哥已经回来了,他辨明了方向,也找到了进山的路口,我们就绕过了景区售票处,往麦积山背后的一条便道上去了。
当时的麦积山景区并没有完全的封闭,有很多山民也是从便道进出,山民可以走,我们当然可以走。没想到我们还没走出500米的时候,被一个带着红袖箍的“管理人员”拦住了。
这个自称景区“管理人员”的人,手里拿着一个棒子(应该是拐杖兼具恐吓作用的吧),带着一个看不清所以然的红袖箍,戴个压的低低的草帽,穿着一件一次性雨衣,就站在我们道路的前面。
他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用的是很地道的方言,我们没有太听懂,但是从肢体语言和态度,基本上知道他要收费,这让我们很不爽。
经过快速的商议,我们一致认为山民生活不容易,可以给点钱,但是不能助长这种“要打次路过、留下买路钱”的风气,于是派了海哥和王大叔去交涉。
海哥、王大叔和那个“管理人员”一起抽烟,谈笑,从站着聊到了蹲着,估计蹲的腿发麻了,三个人又站起来聊,而且好像越来越没有了语言障碍。
我们此刻正是处在在麦积山的侧后方,还能看见部分麦积山栈道和洞窟,空气中有轻雾弥漫,千佛洞在雾气中多了一些的神秘和遐想。
站在麦积山的身后,看着被郁郁葱葱的松竹围绕的麦积孤峰,犹如神力所致。峭壁上一个挨着一个的洞穴,洞穴里是一座又一座脱离尘世的觉悟者的塑像。据说佛像是觉悟者的报身,觉悟者用这样的方式来度化那些厌倦了尘世,寻求解脱的有缘人。
那个时候的不懂为什么要寻求解脱,才刚刚步入社会,刚开始了解红尘,对佛、对觉悟没有太多的认知。
我们从佛前绕到了佛的身后,还没有来得及礼拜,想到这里,我们七个人朝着麦积山的方向,合掌祈祷,祈祷的是什么每个人应该都不相同,凡夫俗子祈祷的无外乎就是一些凡人琐事,因为凡夫不懂的什么是宏愿(现在想想当时如来佛看到这几个无知的祈祷者,也会宽容的笑笑,毕竟世俗的尊敬也是善行的一种)。
说来有趣,就在这个时候,海哥与王大叔和“管理人员”达成了一致,“管理人员”的那个红袖箍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海哥热情地介绍给我们说,这个李哥是就住在山里,他今天会给我们带半天的路,我们付他带路费。
智慧的海哥和王大叔,几根烟的功夫,一石两鸟地解决了问题。
于是我们一行十人,在烟雨中,绕过了供养着千尊佛的麦积山,走进了西秦岭,开始了我们的穿越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