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 睡眠与劳动与阅历有关
读迟子建的散文《失眠与劳动》,被她的朴实文风吸引,更被她文中的观点触动。
她说,“知识和阅历是失眠的两大症结。”“很少听见哪个农民抱怨他睡不着觉,更没有天真烂漫的儿童说他苦于失眠。”
作者的观点,我很认同。小时候,我虽然不是瞌睡最多的,但是确实有过睡过头的几次,误了上学,误了完成去地里干活的母亲分派的做早饭的任务。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失眠的滋味。
后来长大了,情感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诸多因素叨扰得心思凌乱,睡眠障碍如影随形。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晚上睡不着时想跟母亲唠唠嗑,可是说着说着母亲那边就起了鼾声。母亲白天干农活太累了,根本不会失眠。
有时候说起自己睡不着的事,父亲总是二话不说,带我去地里干活,干完活的当晚,我的睡眠真是出奇的好,是连梦也没有的那种。
“没有知识,就没有更深的追求和幻想,没有那种精神激情驰骋后所造成的身心疲惫。没有阅历,也就少了那些断肠般的回忆和被惨痛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后的凄凉心境。失意、痛苦、徘徊、伤感、患得患失,这些都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迟子建这段话道出了失眠的重要原因。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干脆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估计睡眠就会好起来。
迟子建却说,就连弘一法师那样修行多年的人,也在遗言里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大字,“那么大彻大悟的他仍然满含着人类共通的一种情怀,真让我们这些挣脱不了凡俗羁绊的人热泪盈眶。”
可见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杜绝失眠的困扰,那么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这偏方那偏方的,可以改变状况吗?还有中医西医各种疗法,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迟子建说,“有些偏方对于一些患者确实有效,然而大多是水中明月、纸上谈兵,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
接着,她又讲了自己亲自一个人忙新房装修的过程,“整整一个月,因为过度的体力消耗,我尝到了睡眠的美好感觉。”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体力劳动是可以助眠的。
然后,作者又讲了一个老作家当年被下放到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常年困扰他的失眠。
迟子建认为,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结合起来,是治疗失眠的关键。然而,遗憾的是,到了生命最后时光,“我们的思维仍然敏捷、充满激情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足够的体力用劳动换得宁静的睡眠。”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川端康成、海明威晚年都被失眠困扰,“是不是失眠把他们搞得心力交瘁而用自戕的办法来寻求解脱、击碎一切梦境?”作者在文末提出了这个疑问。
也许是吧,但是“即便如此,我想没有人会因此而放弃梦想。”
想来真是矛盾,谁都想夜夜有份好睡眠,却没有几个人因此放弃成长和提升。
不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更多喜欢文字的朋友,思想越来越活跃的我们,终有一天要面临这个问题,也很可能会受到失眠的困扰,但是我们能因此放弃我们喜欢的事情吗?
我想,真正的热爱是不会轻易妥协的。那么,唯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到劳逸结合,把体力劳动穿插在脑力劳动中,或许才能少一点失眠之苦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