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好文不厌百回改

2025-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阅写达人

最近几年,在指导学生写作与研究过程中,也注重了过程中的修改。对于写作者而言,写是一个部分,自我修改是一个部分。这两部分之间,自我修改要比写作初稿更重要。无论是对于作家而言还是我们普通的写作者,都是如此。

其实,很多时候,写作真正成为一种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写作者对自我要求过于严苛,企图一下笔就写出文通字顺可圈可点的文章。这不仅是对于我们普通的写作者来说是这样,即便大作家,也不可能是初稿即定稿的。这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的写作规律。因此,在写作上,有人提出了“要有敢于写出一堆文字垃圾的勇气”。之所以,这样,也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或者是对于那些对写作心怀畏惧的初学者一种信心和勇气。因为,写作,真正在于写,敢于写,不断去坚持写,也只有在持之以恒的真正参与写的过程中,才可能真正感受写作过程中一切困难的存在,然而,也只有写作过程中也才能提升写作的一切可能大发生,这就是写作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事实上,写作的真正困难在于不写或不敢写。只要写,坚持写下去,在不断地阅读,哪怕写得不好,也置若罔闻地持之以恒地去写,相信,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一切的写作技巧也会逐渐渗入自我。

在这里,我要讲的事在写作初稿后的自我修改。学会修改,尤其是大改,是一个写作者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更为重要的写作技能。当然,这里也必须提及写作者作为一个真正的写作爱好者,尤其是具有精益求精的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在指导学生的写作修改过程中,我反复讲到,我在大学期间,第一篇被小报选用的文章,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拿到稿费的文章,至今依然记得清清楚楚,稿费虽然只50元,但在本世纪之初的2001年哪个时候,那种荣耀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校报,几乎是大学教授们学术研究或学校领导发表文章的地方,像我们这些无名小辈是难以企及的,然而,竟然有我的文章在上面发表!因此当初被校报刊用,我一点都不情,即便被同宿舍告知,我还以为是开玩笑的。因为那篇文章我本是发表在中文系系刊上。那是我写作史上的第一次那稿费,也是我的文章第一次真正变成铅字。

之所以能有如此荣耀,是因为我确实,在修改上确实费了很大的心思。首先,那篇文章,是我写我喜欢的一个作家,也是那几年最火的“张爱玲热”。其次,是重视修改,这是我多次给学生做的现身说法。在初稿之后,虽然并没有要发表在校报或外面投稿的想法,只是凭着自己在写作上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以求更完美的个性进行修改。还有一个原因,我并不喜欢在原告上修修补补、添添改改的形式,把原告改得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一个原因是,自我本身是一个喜欢干净整洁且有条不紊的人。于是,我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誊抄,边抄边进行修改,差不多是每誊抄一遍就是重写一遍,小到字词的揣摩,大到段落与文章整体结构的布局,都反复琢磨修改,几乎是如精雕细刻一样通篇反复进行修改,大约有七、八遍之多。直到相对满意了,才发出到系刊编辑部去。

直到现在,我回想那次的那篇文章,以及它能被刊用到校报,一是那篇文章的内容是我最喜爱的作家张爱玲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我初稿之后的大动干戈的七八次修改之功。这就是我现在更为重视的作文修改。

事实上,文章是写出来的,不可否认,这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但是,真正的好文章,是初稿后反复修改后改出来的。第一道程序写,是不可缺少更不能跨越的,这也应验了那句“万事开头难”的古训,这是写作成为苦难或是绝大数初学者畏惧的根本原因。但是,仅仅是写,其实,我们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一气呵成即可。更重要的是第二道程序反复修改,完成初稿后,跳出原告,作为一个旁观者身份,超然于文章之外,才能看得更清更真切更全面。这个时候,你也许需要的不是写时的舍不得,而是敢于大胆取舍,时刻秉持着写作目的,乃至更高蹈的立意来完善初稿。有时候可能是细处雕琢、修改,而有时候很可能是需要大刀阔斧地修剪甚至全盘推翻而另起炉灶,这就需要不一样的勇气与智慧。

总而言之,写作,写在基本的目的明确后,大可不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进行,只要顺着自己的心境与文脉一气呵成便可,最好不要中途停顿,除非是情非得已。因为写是完成而已,是第一道工序,注重文章的完成,更在于过程的完整,而非质量的好坏。而我们把心思要更多地花在自我反复的修改上,因为修改 才是保证文章质量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此,很大程度上,写作上的两道程序而言,就写作过程而言,我们重视写即完成;然而就文章的质量来说,要更重视修改,事实上,修改要比写作初稿更重要。很多时候写作初稿可以残缺或品质下等,但是,只要重视了修改,尤其是以精益求精追求完满的写作态度,文章大体是不可能差到哪里去的。

因此,个人觉得,只要敢于下笔,重视修改,好文章自然水到渠成,这就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写作修改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