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美国什么?来美20年总结

2018-05-13  本文已影响1158人  已注销1

我是1998年来美留学的,8月16日落地洛杉矶,就读南加州大学(USC),次年底毕业,来北加州工作。算起来跟美国呆20年了。我是北京人,北京人都好聊政治,没事儿我就针砭时弊,时不常批判批判美国的左派什么的。对祖国大中华当然有深厚的感情,为她的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感到高兴。所以表面儿看我老骂美国夸中国,但是其实呢,一码归一码,我在美国20年,觉得美国挺好的。

说说我喜欢美国什么。本地有个老北京叫樊爷,他家过去是真正的大宅门儿,吃穿用度都讲究儿,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说不够,我们也听不够。樊爷一句话真是耐人寻味,他说现在的北京“没真东西”。“还叫内名儿,东西已经不是内东西了!”相比之下呢,美国有真东西、好东西。是不是这样儿?国内一来人就直奔购物中心、奥特莱斯,说美国的东西,物美、价廉、无假货。其中不少是“中国制造”,没关系,中国制造的真东西,也在这儿!我不管你哪国制造,我这儿有真东西。

昨儿又聊起来各种常备药。我们说,美国的药,什么疗效,治什么,人写的一清二楚,经过了反复试验,官方有严格认证,然后你吃了,就起到那个作用。保健品也是,鱼油、花旗参什么的,我有什么功效,不敢多写,不敢错写,我这个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含量,对机体起到什么作用,说的都是实的。无论药品还是保健品,副作用也得详尽写上。

从产品到服务,说一是一,东西是真的,服务也是真的,说的是什么就给你什么。没夸大其词。这就是美国的“真东西”!

国内情况,不仅过去民国、文革前的老东西“还叫内名儿,东西已经不是内东西了”,现在打美国传过去的新东西,只要是本土的,也难免“还叫内名儿,东西已经不是内东西了”。我发现好些个东西到了国内就只剩名字代表的壳儿、概念,瓤子没了,换了,有时候就连概念都没剩下,只有个名儿了。比起让东西真,人们似乎更注重“营销”和“包装”,天花乱坠金碧辉煌,最后就吴法宪他妹 -- 无法弄了。无论产品还是服务,都有这问题。那天我跟国内朋友说,国内的“软件”(服务水平)一直也上不去,好像起码的员工培训没有,即使一些挺体面的单位比如五星级酒店也是如此,更甭说一般单位的客服之类,那位说,岂止啊,硬件也是一样,做出来看着新罢了。所以你在美国经历这些个东西,跟在国内,感受大不同。有板有眼跟凑合能一样吗?当然,咱不否认,凑合也有凑合的“亲切感”。你回北京一看,人凑合呢,这是到家了!凑合着,糊涂着,也算某种灵活性吧!

我不敢说的太透。我只是说这个现象,不说什么逆向淘汰、上梁下梁跟您倒根儿了,甭回头简书再把我文章屏蔽喽。咱就说微信上那些个豆腐块儿文章、视频,讲营养的,讲故事的,传来传去,耸人听闻,真实性多大?瞎编造谣比例高的离谱,中国人也是,见天儿受骗,受骗上瘾!

接茬儿说,美国还让我特爱一地儿就是人跟人没有恶俗攀比以及因此造成的恶意。我朋友圈儿贴的本地华人合影,你瞅瞅那精神风貌,那精气神儿,舒心!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参考我上头说的我对左派的愤恨。有人从国内的角度说“美国人不会穿”,我说这正是美国好的地方儿啊。我喜欢怎么穿怎么穿,我合适怎么穿怎么穿,我舒坦了,怎么穿都成。国内的风气则是老互相瞪着、比着、较着劲,从工资学历官职,到穿戴手机娱乐,什么都比,不是看不起人就是被人看不起,找气生,有瘾?美国人不这样儿,生活是人自个儿的选择,我爱怎么着怎么着,你管得着吗?这一下儿就活得轻松多了。

我觉得过去中国的风气也不这样儿。中国社会过去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农民,有一份儿天然的淳朴在(当然那时候的农民跟现在不一样)。这一点挺象美国。但是人一受了教育,一到了大城市,这种淳朴就退让给了攀比,退让给了面子。既然大家比来比去,那么人际关系好不了,为什么,彼此较劲的能好吗?不是仇敌不错!所以满大街瞅见的是焦虑浮躁麻木的表情。我高中是重点学校,大学是重点学校,我都退了他们的微信群,为什么,上了重点的都有面儿,你把他们当亲人,他们把你当攀比对象,热脸贴凉屁股,有瘾?留几个有情义的同学小范围着成了。

这就说到国人彼此之间的那种隔膜。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社会,各过各的,似乎表面上看人跟人距离挺大的。但实际上,距离大是尊重彼此空间,不影响互相的善意。美国人与人能同乐随喜,为他人的高兴而高兴。国内可能只能在我说的还有农民的天然淳朴的地方还有随喜。十几年前我在四川郫县百货店买东西,人家给抽奖机会。周围有群众笑着围观,谁抽中了,群众就也高兴,说手气好好啊。我当时敏感的觉得,我这是回了美国啦。搁一般人的心理,凭什么你丫有这狗屎运,姥姥!美国人的这种作风还真不是装的,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一个人得到快乐跟利益,只要是正当的,周围人会真心替你高兴,也就是说,你的获得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反过来说,他们的同情心也是真的,纯粹的。我没说国人没同情心,但是我总觉得网络、媒体上看到的同情心总有着做作的成分,仿佛那同情心是件儿缎子花棉袄,总得里外亮亮才成。重点搁在了“我有同情心我高尚”,而不是被同情的人事物本身。好像同情心本身也变成了营销和包装!

写到这儿想起一句话来,有人问对住豪宅的人的看法,那人说:“我杀了他的心都有”。当然,现在人都会说“不义之财”之类。问题是,不说别的,一个人因为诚实努力得了什么,你会不会也“杀了他的心都有”呢,还是真心为他高兴呢?美国人的情况不同,没那么强的攀比心理,他住豪宅我住公寓,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乐儿,各有各的嗜好,各有各的媳妇儿孩子,不存在中国人骨子里本能的对比并折算成脸面的感受。在美国,一个人不会单纯因为消费太普通被人瞧不起,也不会单纯因为消费太奢华被人瞧不起。你会发现人们总是很善意的看待你的个人选择。你拿一个老式手机,人说“功能简单、实用,又不费眼睛,好!”你拿一个新式高级手机,人说“功能强,好玩儿,可以打发时间,不错!” 生活朴素的,人说你会过日子;生活讲究儿的,人说你讲究品味(此处的品味或者taste没有攀比意义)。他们会善意地看待旁人的一切。说了归齐,美国人是互相给正能量!美国人对孩子有一个教育就是少做评断(judgment),你不要judge人家。

我刚来美国时候发现要搁国内非得自卑死的大胖子女学生,好像是ABC,美国长大的,一脸自信。我就觉得新新。呆长了明白,不仅没人笑话儿别人长相,甚至谈论别人长相都是不对的。(意大利总理夸奥巴马的黝黑都惹麻烦)。你会发现美国人之间搞对象也不吝高矮美丑,人家是真心喜欢对方这个人才在一起的,而人不会因为对方的外貌就影响了对内在的欣赏。

这样儿一个社会,能有多少负能量呢?人际相处能有多少不愉快呢?有也是华人之间,或者跟印度人。

那天我看网上一个女孩儿写的,跟男友上电影院就自觉关手机。挺好,讲公德。但是她来这么一句:“我不愿意别人看我是没素质的人”。这句话就现了,至少我这么觉得。合着你讲公德还是为了你自个儿的形象啊?美国人的思路则是:我不喜欢看电影的时候被人的手机吵了,我相信别人也是如此,所以我关了手机,甭吵到别人。在美国谁走路碰着你了,双方都道歉,被碰着的道什么歉?同理心啊:您在公共地界儿走路,甩着胳膊走好好儿的,让我给挡了一下儿,我对不住您!美国的个人主义,指的是大家的“个人”,不仅是我自个儿的“个人”,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跟耶稣都说过。为他人着想的心,跟绷着个面儿的心,能一样吗?当你的道德是出于面子的时候,它就只是在面儿上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离开了“舆论环境”,好多人就原形毕露了。

我还喜欢美国人比较讲卫生,无论是环境卫生还是个人卫生。你上哪儿都因为这种干净整洁感觉舒坦。这种也是自觉的,也是出于上述同理心:我不喜欢瞅见人家到处瞎扔东西、随地吐痰,那我也不给别人添咯硬,这种心理。个人卫生也是,谁也不想因为自个儿脏给他人带来不愉快。

上述三点大概可以叫做“真善美”。美国普通人的快乐,可能国内巨有钱的人也买不来。你问那些在北京收入数得上前10%的人,你说您幸福吗,那么有钱?他们一准儿说没觉得,比我有钱的人有的是。永远都有人比你有钱,所以,你挣更多钱不成了饮鸩止渴了吗?那还辛苦干嘛?所以为什么这么多人想移民。你在北京收入数得上前10%你都还一副愁眉苦脸焦躁样儿,感叹上帝对你不公,我不知道你这叫人生的成功还是失败。在美国,人与人之间那种快乐、轻松和友善是无以复加的,人们没有那么强的等级的概念,没有恨人有笑人无,每个人,只要他没有妨害他人,都能受到起码的人格尊重。有国内人说在美国连一个服务员你都不敢骂,我怎么觉得这才是乐土呢?一个服务员都受到尊重,而你在国内挣那么多钱也被比你有面儿的人骂,不是吗?好像有个美国黑人拳王说:“如果你当着我骂服务员,你也就会骂我,如果我是服务员的话。” 国内人玩儿高尔夫,好像是某种体面人的娱乐,但是美国你看,一块儿打高尔夫的,教授也有,企业家也有,蓝领没文化的也有,大家一块儿其乐融融,没分这个那个。我们到佛罗里达玩儿,在麦当劳吃饭,就跟一个白人老太太服务员高兴的聊了半天。我不知道国内麦当劳会不会招老太太,就算招了,她能否跟客人这么平等的聊天儿。在美国这是最正常和自然的事儿了。美国人看人能看你的“人”(person),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而国内风气,看人看面儿,看社会属性,打标签儿,根据这些决定对你的态度。你在把你当作“人”看待的环境舒坦,还是比面儿大小的环境?我相信即使一个“混得很好”的人,也会对前者的环境不乏好感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