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者能好人:人际交往中,如何分辨小人与君子
2022-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北读书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一个仁者,可以好人也可以恶人,要爱憎分明,不要做墙头草。
孔子讨厌乡愿。“乡愿”就是老好人。孔子说这不是好人,而是没有原则的人。人一旦没有原则,就会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任何时候都没有勇气指出坏人。
“好人”和“恶人”合在一起,是成为“仁人”的条件。仁者既能够看到他人的闪光点,也敢于指出坏人的缺点。
“唯仁者能好人”,仁者好人,是因为仁者具有人性之光辉,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人。
“好人”和“恶人”,到底是因人还是因物?
小人是以利相交,君子是求志同道合。君子不喜欢一个人时,能够坦率的指出这个人的缺点和错误,因为他与别人之间不存在无原则的讨好关系,不需要攀附于任何人,不需要为了利益迎合任何人,他认为不对就是不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君子还有一个特点:即使不喜欢某个人,依然可以在不打破原则的前提下,与对方一起共事。
《论语》中有“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君子易事而难说”,就是和君子一起合作是非常容易的,但想要取悦君子是很难的。
小人刚好相反,“小人难事而易说”,跟小人合作,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外在的事物取悦他。
所以核心道理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既好人也恶人,但可以跟所有人良好的合作,能够和而不同,这就是孔子所追求的仁者的境界。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该如何与人相处。我们要学会分辨君子与小人,知道哪些人应该亲近,哪些人你可以表达出自己不愉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