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放大心灵半径
今天阅读杨林柯老师《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的49页读书是放大心灵半径这一节。谈起这本书是我参加学校“漫读轩”读书小组的第一本共读书。
当时我说书名时,总是好说反,说成《推动教育,就是推动自己》。当时我的理解是教育与个人之间当然是教育放在第一位,自己放在其后。教育前行,教师才能跟着前行发展。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潜意识里认为,教师的发展,都需要教育推动,教育组织培训,教师才有学习的机会。从没有想过,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教师内在学习觉醒,一批批优秀教师,才能推动教育。所以总是说错书名。如今我已经跟着校共读团队四年读了十多本教育书籍,自己跟着常生龙老师的共读团队也读了5本书。自己还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断的共读,让我终于理解了作者拟订书名的真正含义。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推动自己进步,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今天在县里组织的教师“悦读”读“里再读这本书时,我对杨老师的对读书境界所折服。他在“读书是放大心灵半径”这一节写到:
读书是对生命的救赎
他说读了梭罗《瓦尔登湖》很容易让心灵平静下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忙忙碌碌,而匆忙的生活很容易汩没了心灵,阅读作者在瓦尔登湖边隐居的日子能让你找到慢生活中的幸福密码。阅读美国作家约书亚.罗列.李普曼的《通往内心安宁之路》有助于成就和谐与健全的人生。
读书是对生活的对抗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是这个个体和社会这个整体有关,生命之间的互动和正能量的传播,他人的幸福或不幸与共同体的走向都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天然相关。我们怎么保持和谐健全的心智,读书能让你与生活对抗。
读书是对灵魂的守望
周国平的书让我们生活重建和精神重建。周国平把哲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保持灵魂的在场,在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中活得明白,活出意义。
总之,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要会选书,不要太过功利,要跟吃饭一样,选好吃的,同时兼顾营养均衡。防止知识短路、观念打架,一定要坚持独立思考,学会取舍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