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牧牛娃的军政生涯》之二求学之路
小编按:本文根据父亲王子庶自述,儿子沙舟修编,记述了父亲从农家牧牛娃到共和国卫士和建设者的人生轨迹。读之如沐春风,耳目一新。在仓廪实、衣食足的今天,窥一斑而知礼节、知荣辱、知兴替。
王子庶夫妇
j某人离开大陆时,曾说过一句话,把这个烂摊子甩给mzd,让他收拾去吧。那时的共和国,经过多少年的战乱,确实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zx说一张白纸好画画,解放后各级政府都在极尽全力描摹这一幅画。
我的家乡在伊金霍洛旗的通格朗区,解放前几年,国民党神木县政府为躲避延安的八路军曾一度逃亡到这里,成了流亡政府。因为有这么一段历史,解放后,通格朗被划为伊克昭盟的直属区,区长叫宋凤山。这是位老干部,手里经常捏着一个旱烟袋,身着一身农民装,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区长。
宋区长上任后也在谋划怎么描摹这一幅画?他一边搞“减租反霸”,一边抓教育建学校。但巧媳妇儿做不了无米之粥。政府没钱怎么办?只能依靠群众。他向附近的村民借了一个大房子,顶头两面大炕,作为办学的校舍,就这样只能挡个风避个雨的学校就建起来了。
有了校舍,教师也是最大的难题。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寥寥无几。经多方打听,我们邻村麻家湾有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陕坝念书,叫麻瑞祯。宋区长亲自上门请麻瑞祯回来当教师。就这样,在1950年的冬天,通格朗初级小学成立。时年上学的不足20个学生。
我三佬(伯父)是解放后我们布连图村的第一任村长,带头把比我大一岁的哥哥送到学校。
我的母亲是个小脚女人,不识字,但她是个非常开明的妈妈。她常说一句话:“你再有本事,没文化不识字公家要你能做甚?”她认为“人生在世,读书才是根本。”“好不容易政府让念书,可不能耽误了孩子。”
父亲可能想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母亲一说她的想法,父亲恨凿凿地说“受苦人念得个甚书,会受苦就行了!”
因为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我没能按时入学。
后来还是母亲的办法多,她知道父亲的脾气,用了一个“激将法”,我父亲勉强同意。母亲指着父亲说:“王存良!你忘啦?张海乐、刘八八是怎么害你的?不就是因为你双手写不了一个八字吗?人家写了一大堆,你连个屁也认不得,还给人家摁手印,害得我们回神木讨吃要饭两年!”这就是上一节提到的“遭人陷害”那件事。一下将父亲说得没了话,俩人终于统一了意见。
读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绝对是改变命运最好的选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大哥去学校报了名。这年我只念了40天的冬书,圆了母亲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我也是个极其好强的人,我想决不能辜负了妈妈的期望,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改变我们王氏家族祖祖辈辈土牛木马,少文没化的命运。现在看来,我们这个家族基本实现了“书香门第”,也算圆了我的一个梦。
我上学时已经15岁,并成了家,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社会问题,当然比我年龄大的也有。当时人们生活贫困,社会落后。就以我们用的文具而言,每人一支毛笔,一个砚瓦,一锭墨,几张麻纸。这就是我的“文房四宝”。另外每人必须准备一个沙盘,这是必备的学习道具。练习生字都是随便找一根柴棍或手指当笔在沙盘上写。
麻纸是写作文和写仿用的,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动用的,一张麻纸,在我们这些穷人的眼里,都是十分的金贵。当时社会贫穷,物资匮乏,即使有钱你也无处可买。
到了53年后才有了铅笔,后又有了钢笔,有了油光纸(当时也称钢连纸),文具有了很大的改善,写作方便多了。后来开设珠算课,为了买一个算盘子,我父亲不惜五斗糜子,卖了五万块钱(那时纸币以万为单位,一万约等于现在的一块),我把这个算盘子当作我人生的一个见证,精心呵护,现在还完好无损。
“土改”以后,农民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田地,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好起来。
但是,我们家地多人少,劳动力不足。农忙时,我就放弃上学,帮父母干活儿。父母亲常说一句话,“猴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因此,除了牧牛之外,我还得跟随父亲起鸡叫睡半夜出去干活儿,地里所有的农活儿,对我这个农民的儿子来说都是轻车熟路。
因此,初小我只念过三个冬书。父亲多次流露出想让我放弃念书,说“庄户人识上几个字就行了。”可母亲在背后给我安顿:“你不要听你老子,你想念你就念,家里的营生还有你婆姨,我们多做点,不到万不得已你勤念。”
52年政府建了新的校舍,学校由初小转为完全小学,老师学生都多了起来。参加高小考试的有三所初小,100多名考生,我竟然考了第一名,也算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对父母亲供书念字也算有了一点回报。
54年我们学校搬到了巴本袋,我继续到巴本袋读高小。那时学校实行的是五分制,三分就算及格。每次考试,除图画外,其余各门功课都是五分。由于学习好,表现好,在班里我一直都是班主席。这为我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5年高小毕业要考伊克昭盟中学,如果考上,就得去东胜念书。这回我父亲说成甚也不同意。
母亲也是考虑了综合因素,考虑我年龄确实大了;考虑我们夫妻总不能就这样长期两地分居;考虑家里也确实需要劳动力,等等。因此也就没再过分地和父亲争执,顺从了丈夫的意见,我高小毕业回乡务农。
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也不等于水平。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奋斗。我的人生起始于通格朗学校那两盘大炕,麻瑞祯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给了我认识世界,不懈追求的能量。
在那个困难年代,纸笔砚墨对我来说无疑是奢侈品。毛乌素大漠那些我所停留过的地方,都是我绝好的学习道具。在我上学或牧牛的过程中,我抓住一切可用的时间,温习我曾经的过目,起起伏伏缓慢平整的沙坡坡就是最好的纸张,一望无际的草原就是我最好的笔墨,蓝天苍穹之下,我可率性而为,纵横捭阖,随便折一根柳棍就可书写大地,或食指当笔来描绘未来,这可能是最早的“地书”。
夜晚,母亲坐在那盏煤油灯下做针线,我便挨着母亲盘腿坐下,掏出我那些心爱的教科书本,一遍一遍地默诵。不少课文老师还没讲,我已会读会写会背了。那时候我就是一个饥渴的青年,求知欲望极强,自己多么地渴望能多看一些书籍,可是那时候想读书,除了那本教科书再无书可看啊!
后来我参加工作,能用汉字表情达意,上传下达,我才明白,就是那片牛羊遍野人烟稀少的大漠,奠定了我人生命运最为厚重的基石。
高小毕业后我已经是20岁的人了,对我的人生和前途一片迷茫。当时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回乡子承父业,继续祖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情绪很低落。
出路在哪里?我在思考着我的未来。特别是王买则的皮鞭我无法释怀。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王买则不打富人的孩子,专打穷人的子弟?后来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人穷就要挨打!
与其说王买则的皮鞭让我蒙受了奇耻大辱,不如说王买则的皮鞭也抽醒了我,让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我暗下决心,发奋图强!即使脸朝黄土背朝天,也要抬头挺胸,挺着腰杆,脚踏实地地干,要活出个人模样!即使当农民也要当一个好农民,当一个好庄户人!让王买则们看看穷人也有“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