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

Django - RESTful架构入门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扯扯_2c79

Django - RESTful架构及设计入门

背景

网络应用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当前的发展趋势,就是前端设备层出不穷(手机、平板、桌面电脑、其他专用设备......)。

因此,必须有一种统一的机制,方便不同的前端设备与后端进行通信。这导致API构架的流行,甚至出现"API First"的设计思想。RESTful架构,就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互联网软件架构。它结构清晰、符合标准、易于理解、扩展方便,所以正得到越来越多网站的采用。

起源

REST这个词,是Roy Thomas Fielding在他2000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REST是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示层状态转化)的缩写。那么什么是表示层状态转化呢?

小结:

综合上面的解释,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RESTful架构:

(1)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

(2)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表现层;

(3)客户端通过四个HTTP动词,对服务器端资源进行操作,实现"表现层状态转化"。

API定义规范

https://xxxx.com/api/

HTTP请求

对资源的具体操作,由HTTP请求方式决定,常用的请求方式有一下几个(括号里是对应的SQL命令):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示例:

GET /student/ : 获取所有的学生信息
POST /student/ : 添加一条学生信息
PUT /student/id/ : 修改指定id的学生信息(提供全部信息)
PATCH /student/id/ :修改指定id的学生信息(部分要修改的信息)
DELETE /student/id/ :删除指定id的学生信息

信息过滤(Filter)

如果记录数量很多,服务器不可能都将它们返回给用户。API应该提供参数,过滤返回结果。示例:

?limit=10:指定返回记录的数量
?offset=10:指定返回记录的开始位置。
?page=2&per_page=100:指定第几页,以及每页的记录数。

状态码(Status Codes)

服务端向用户返回请求 API 的结果,在结果中包含了 status codes 状态码的,可以通过状态码去判断请求 API 的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常见状态码如下:

200 OK - [GET]:服务器成功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该操作是幂等的(Idempotent)。

201 CREATED - [POST/PUT/PATCH]:用户新建或修改数据成功。

202 Accepted - [*]:表示一个请求已经进入后台排队(异步任务)

204 NO CONTENT - [DELETE]:用户删除数据成功。

400 INVALID REQUEST - [POST/PUT/PATCH]:用户发出的请求有错误,服务器没有进行新建或修改数据的操作,该操作是幂等的。

401 Unauthorized - [*]:表示用户没有权限(令牌、用户名、密码错误)。

403 Forbidden - [*] 表示用户得到授权(与401错误相对),但是访问是被禁止的。

404 NOT FOUND - [*]:用户发出的请求针对的是不存在的记录,服务器没有进行操作,该操作是幂等的。

406 Not Acceptable - [GET]:用户请求的格式不可得(比如用户请求JSON格式,但是只有XML格式)。

410 Gone -[GET]:用户请求的资源被永久删除,且不会再得到的。

422 Unprocesable entity - [POST/PUT/PATCH] 当创建一个对象时,发生一个验证错误。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发生错误,用户将无法判断发出的请求是否成功。

错误处理

如果状态码是4xx,就应该向用户返回出错信息。一般来说,返回的信息中将error作为键名,出错信息作为键值即可。

{
    error: "返回的错误信息"
}

参考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05/restful_api.htm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