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2023-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光下的筱儿

#教育观察 57

11.11星期六

1.一句话

今天周六,我们参加了半天的培训。下午,穆创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关于《解读青春期密码》的讲座。

途中,她讲了关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发生变化后,母亲说的一句话而导致孩子在三年内不敢和异性说话,不敢看异性等从而导致孩子进入病态的案例,最后经过反复的求医最终有所改善的故事。

当时听了案例,让我心里一震,是啊,我们每天和孩子们交流,我们以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在孩子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当他们能够迈过那道坎,一切有救,迈不过来,就迟了。

以后,在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句好话,可以给孩子阳光,一句伤自尊的话,有可能真的让人后悔一生。

2.印痕

今天,穆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个短篇:印痕。讲的是一个女主人公被她老公恶语中伤,然后又摔东西,踢她,扔凳子等这些事件发生在一起的时候,对她的大脑进行了刺激,当第二次他听到同样几件事情里面的任意几件事情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她便又产生了恐惧,害怕等状态。

第二次当听到摩托声响,一个类似她丈夫大声打电话的声音,恰巧碰到孩子不小心撞到花瓶后的声音的时候,她又用和她丈夫对待她的那种失控的情绪对待孩子。也就是说她由被施暴者变成了施暴者,这种受伤的情况又发生在了孩子身上。

当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后,感觉到好害怕。回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究竟承担了多少次受害者的角色?又承担了多少次施暴者的角色?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那么,我们是不是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某些不当的言行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3.压力

今天,穆老师还叫了一部分老师上去充当孩子和社会人员的角色,给我们很形象的再现了孩子被外界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的过程。

一个孩子,语数外英地理物理化学,加上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姨八大婶的外界的压力,每人一句,孩子都会觉得喘不过气来。而此时,父母如果和孩子站在对立面,那么孩子感觉到没人理解他,一个人承受不了那么多,而如果父母理解他,在外界施压的评的情况下,还能为孩子想一想,做那个帮助孩子承担压力的人,那么,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许多。

来自大环境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是要多理解孩子,学会正确沟通和表达,在了解孩子思想的情况下,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压力,便可以解决一大部分矛盾。

任何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和孩子们,家人们一起成长,才有可能让一切朝着理想的一面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